大家同意了他的意見,心裏都想:

    “在小情小事中講靈活,在大是大非上守原則——在處理關鍵問題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春海書記的水平就是比我們高!他這樣做,既堅持了‘依法治村’的原則,使大家引以為戒,也可增強鬧事者的守法觀念。”

    她被拘留15天回來後,確實受到了教育,也起到了以一儆百的作用。村民們對春海這出以公心之舉更佩服了。可從這件事,春海卻想得很多:

    “毛主席曾說:‘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農民,雖然已經翻身做了主人,又有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衣、食、住、行都不用愁了,但是,有些人的思想素質,並沒有隨著物質生活的顯著改善而得到相應地提高。因此,我們不光要努力讓村民物質上富起來,還要想法使他們的思想好起來——富裕的新生活,也要有進步的好思想、做新人!”

    所有這些物質生活富裕後產生的精神領域貧乏變異的狀況,都使決心要強村富民的劉春海書記憂心忡忡,他經常尋思:

    “怎樣才能盡快扭轉現狀、有效遏止這種放任自流思想的蔓延,使大家的思想、文化等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真正做到‘精神、物質兩富有’?我們既然能帶領村民們把經濟工作搞上去,那我們也一定能夠把大家的思想疏導和引領到健康的傳統道德與新時代的法製軌道上來!”

    劉春海對此高度重視並進一步堅定信心和下定決心之後,就有計劃地組織領導班子、黨員和村民代表,逐條認真學習、深入討論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和黨的十七大以來有關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論述。經過融會貫通地學習、討論,大家統一了看法,集思廣益地提出了適合本村情況、因而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堅持經常地對黨員、群眾進行思想、文化教育,“打造文化年”,通過各小區常年開展的豐富多彩、健康、文明、村民廣泛參加的文體活動,民兵連的輪流培訓和集體訓練,提倡和引領大家參與公益事業,開展“五好家庭”、“好兒媳”活動等,促使群眾的優秀中華傳統道德回歸、增強法律意識,從而進一步形成人人遵紀守法、處處充滿關愛、家家幸福和睦的良好氛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則社會穩——在農村,尤其如此。作為生長和一直工作在農村的劉春海清楚地知道: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每個家庭是否和睦的關鍵,一直和仍是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問題。所以他對此極為重視,並堅持言傳身教地進行工作。躬身實幹又博學強記的劉春海,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曾多次講到如下的內容。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曆史中,偉大的中華民族有“愛祖國、和為貴、重孝道”等諸多寶貴的優秀傳統,特別是“孝道”,在家庭中很重要。我們針對少數村民的弊病陋俗,重點講一下關愛老人、特別是孝敬父母的問題。《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但是,孝,並不是人的本性,《增廣賢文》上講:“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乍看起來,好像回報父母也是動物的本性,其實不然。請看事實,老母雞愛護小雞兒,有吃的先盡讓它們,這純然是出於母性,絕不是圖回報,而小雞長大了,隻是它的爭食者——這才是動物的本性,是大自然為了動物的延續而賦予它們的。而丈夫對妻子的愛勝於母親,這是根於情欲,也是上天出於同樣的目的而賦予的,本來就十分自然。至於我們對父母摯愛,則是出於自幼開始的長期一起生活釀就的親情感和出於理性的道義責任感——這正是我們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處,是人世間最為金貴的無價真情,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地關照老人、愛護孩子,要在我們雙街盡快形成一種“互相幫助,尊老愛幼”的良好村風。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對待別人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一樣關愛。至於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基本品德。我可以肯定地講,凡是對父母不好的人,他絕對不可能對別人好,就是一時表麵地好,也是虛假的、短暫的,經不起時間考驗的——這樣的人,不可靠、不可交,不可能真正幫助他人和埋頭為集體、為國家出大力!像這種不孝順的子女,人人都會對他嗤之以鼻;他的孩子現在學他,將來也會像他對待老人這樣對他。我們實在是不願意看到這種不良現象發生!我們要強調的是,每個家庭都是雙街村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樹立好村風、建設文明村,各家、每人都要積極參與,而首先是要家庭和睦,關鍵是搞好子女關愛老人、特別是孝敬父母的問題。其實呀,人有父母在身邊,真的是一種無限溫馨的天倫之福啊!我們理應趁著他們健在的時候,用笑臉、溫順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及時地去孝敬他們,不然的話,父母撒手人寰,我們追悔莫及,再想盡孝也就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