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並非天賦予,人生全在自奮爭!一貧如洗的劉樹平,靠赤手空拳努力奮爭和為人處事的誠信品格,博得了街坊鄰居的廣泛好評,都說:“他這少說多幹、忠誠可信的憨厚勁兒,太像他爹了——這可真是一脈相承的忠厚傳家啊!”這個年紀輕輕的劉樹平有個很突出的優點,那就是,鄉親們誰家有急事、難事,隻要他得知,就會主動登門,雪中送炭,這在村裏已是有口皆碑。比方說,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需要幫忙,他就悄然而至,默默幹活,一直幹到最後才離開。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他從不在人家吃飯,有人奇怪地問他:

    “給人家幹活,又趕上飯口了,為什麽還不在人家吃飯?”

    他則自有道理地嘿嘿笑著回答:

    “人家遇到事兒,本來就夠忙活的啦,咱去是給人家幫忙騰輕的,哪能能再吃喝給人家添麻煩哩,況且,我離自己家又這麽近,不一抬腿就到了嘛!”

    劉樹平同也上不起學的農家女張淑琴結婚後,家裏有了賢惠、勤快的好幫手,日子過得寬鬆一些,家裏也洋溢著說笑聲……合作化後,他對黨和政府的一切號召,都積極響應,帶頭去幹,加之他幹活不惜力、樂於幫助人的上佳群眾關係,所以他很快入黨,當了生產隊長。後來又被全村人一致選為生產隊大隊長。他的職務變了,但他埋頭苦幹、助人為樂的優秀品格沒變。譬如,每年春秋兩季他在帶隊到塘沽、漢沽、大港等地和引灤入津出河工的重體力勞動中,除統籌組織、分配好各隊的任務外,他還身先士卒地揮大鍁、抬土筐,推著裝得像小土山似的獨輪車,一趟趟奔跑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村民們禁不住嘖嘖讚歎:

    “像咱樹平隊長這樣拚命幹的帶頭人,誰能不佩服,誰還能偷懶——這就是無聲的號令啊!”

    正因這樣“官兵一致”、齊心合力地鏖戰,所以,雙街村的每次河工任務,都是優質、提前完成,屢屢受到上級表揚!

    善於求教和思考、勤於實踐和總結的劉樹平,總是肯定別人的優點,從不背後議論人非。他還特別重視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有五子一女,老三春海生於1963年11月14日。六個孩子都間隔3歲,依次是:春福、春和、春海、春燕、春東、春欣,如今都已成家立業,其中五人都是共產黨員。在他們每個人剛剛懂事時,劉樹平夫婦就都以親切、樸實的話語,逐一對他們諄諄灌輸“講忠孝、重信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他們常常以“精忠報國、誠信為本、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思想和事例教育子女,並能以身示範。他們的長子春福深有感受地講:

    “我父母教育我們時,都是鄭重嚴肅而又慈眉善目地循循誘導,從來不橫眉立眼地大聲訓斥,更沒有打罵過我們;我們兄妹六人呢,從未打過架,也沒紅過臉兒,一直是互盡互讓、互敬互愛地和氣相處;就連我們都住在新家園的五個妯娌之間,也都像親姐妹一樣,關係密切!街坊鄰居都羨慕地說:‘瞧人家樹平那尊老愛幼的一大家子,有多和睦、多親熱呀!’我們對父母也都十分孝順,從沒跟父母頂過嘴;對他們說的話,我們是句句入耳、按照去做——回想起來,真是受益終生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