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麗夜空北極星,

    燦爛光華耀蒼穹!

    津沽沃野看北辰,

    運河永定貫全境——

    曾為國家出巨力,

    漕運史上留威名!

    而今公鐵多路暢:

    時刻吹來新鮮風……

    劉春海世代居住和勞作在北運河和永定河穿境而過的天津市北辰區。孔夫子在《論語》中講: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爾雅·釋天》稱:“北極謂之北辰。”

    劉春海出生、成長和勇創大業的北辰區之名,即源於此,意指天津北部的一顆熠熠閃光的亮星。

    這裏古為退海之地,屬海積衝積平原區,土壤為潮土類;地勢坦蕩低平,走向是西高東低,相差僅5.42米;河道溝渠密如蛛網,水庫窪澱星羅棋布;屬我國北方長日照地區,是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2.1攝氏度,平均降水量584.1毫米,適宜人居和耕種。

    早在戰國時,此地已有聚落多處;公元前47年的西漢初元二年,“渤海水大溢”,此地被淹。宋、遼交戰時,隔海河對峙,這裏為遼國前線。金元時期,因京師“軍需民用無不仰給於江南”,故縱貫境內的北運河,便成了南糧北運、北貨南輸的漕運通道。明初徙民,清代圈地,江、浙、晉、魯等地大批移民到此立村建莊、拓荒耕種,遂使這原本偏闃之地,日漸人煙稠密、商賈雲集、地位顯要,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

    在明清兩代,每年漕運糧食數百萬石,常年在運河上行駛的漕船有萬餘艘,真可謂是“一日糧船到直沽,吳粟越布滿街衢”。同時,流經境內的子牙河、金鍾河,又先後成為西入晉、東出海、北上薊的黃金水道。及至1906年的光緒32年,經由上述河道進出天津的民船多達86050艘、貨物140多萬噸。1901年修成的京山鐵路,經由此地通往北京;1910年在北倉設站;1922年,京塘國道建成通車,此後,陸路交通取代水路,成為新通道。

    “雄雞一唱天下白!”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喜見朝陽,神州百業興旺。作為經濟繁榮的關鍵和先行的交通,更是突飛猛進地發展。1999年,又有四條鐵路經過這裏,其中津薊線從漢溝站分行,可上薊北;北環線從南倉站起始,能達北塘;南曹線從南倉至曹莊、津霸線自北倉到霸州,這就把京山、津浦和大京九聯成了四通八達的一體,何其便捷!更可喜的是,各條鐵路在區內設有3個客、貨兩用站和四個貨運站。其中南倉站,連續十餘年來,以日均編解3000多車、年發貨百餘萬噸的能力,雄居全國第七大編組站,是全國第一個3條鐵路的端點和天津市最大的零擔貨物中轉站,天津市民菜籃子中的南菜,95%以上在該站交卸。至於公路交通,則有3條國道、5條市道過境,加之縱橫交錯的鄉間公路,就使該區與外界的聯係和交流,變得極為方便快捷,從而加速了全區經濟和社會等諸方麵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