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又給我們做玩具了,(爺爺是沒錢給我們買玩具的),有風箏,有陀螺,有彈弓,有弓箭,有鐵環,還有用紙紮的“小猴上房”,(兒童節,“小猴上房”還得到過老師的誇讚)。

    限於奶奶身體欠佳,沒有爺爺幽默,而且是小腳沒有爺爺走的地方多見識寬……,在奶奶身邊通常沒有在爺爺身邊熱鬧。但奶奶會在我們熟睡時默默地給我們掖好被子;會在我們衣服破了時悄悄地給我們補好;會為了我們的平安在神靈前虔誠地禱告;會在我們頭上碰起大包時念著“疙瘩疙瘩厚起來,姥姥背上黃米來,黃米吃完了,疙瘩也好了”的童謠聲中把我們的大包揉下;會在我們不高興時哼著“扯鋸還鋸,扯了姥姥的槐樹,槐樹哪兒了?扯成板了。板哪兒了?賣成錢了。錢哪兒了?給我們的寶寶縫花花衣了。”的童謠裏把我們哄樂。

    說到童謠,奶奶似乎會很多很多。因為她會在我們不同的情緒變化中給我們以不同的絮叨。奶奶的童謠如搖籃,溫馨著我的童年。

    年老而貧窮的爺爺奶奶是不能給我們太多的物質享受的。隻能在剛剛秋收時給我們煮幾穗青玉米,或烤幾個土豆摘幾把野果。

    十幾年與爺爺奶奶相處的日子,使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我們除了夜裏和他們一塊睡以外,一天最少三次吃飯時得在爺爺奶奶麵前亮相。一次不見我們會感到少點什麽,而爺爺奶奶則會感到心慌。

    記得一天中午村裏放電影,我放下碗沒來得及告訴他們一聲,竟害得爺爺裏出外進心慌了一下午,而奶奶又是磕頭又是燒香。

    忘不了爺爺奶奶每天早晨數著公雞的鳴聲喊我們上學,忘不了爺爺奶奶那親切溫暖的懷抱,忘不了爺爺奶奶那骨瘦的臉上那兩雙無神但卻充滿慈愛的目光。

    可惜我心中的默默祝福沒能給一生悲苦的爺爺奶奶帶來好運,我心中默默的祈禱沒能阻止他們的離去,我隻能在思念中重溫那份愛,在感激中記住那份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