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財個大呀,瘦猴哪是對手,三下兩下就把瘦猴給治服了。陳有財氣得眼珠子比牛蛋還大:“我種的錢你憑什麽搶?”說著,又狠狠地刨了一鍁。這一鍁下去,陳有財可傻眼了,下麵是一具臭死屍!這個時候,肥豬也不知從哪冒出來了,抱起那盒金銀珠寶就跑。陳有財一看可急了,也來不及看那死屍,撒腿就追……

    這一部分,將人物衝突推到了頂點,瘦猴與陳有財扭打,陳有財又刨出了死屍,肥豬抱著金銀珠寶就跑,這到底到是怎麽回事呢?急等著下麵的結局部分去解決。小小說高潮部分的目的,就是極大地吊起讀者的胃口。

    5、結局。結局是高潮之後,情節發展到終結的部分,結局也叫收場、終結或結尾。在這部分裏,小說的主要矛盾得到最後解決或暫時平息了,人物、事件有了歸宿,主題得到充分展示。結局是一篇小小說的底,思想性全部體現在結局這一部分裏。如《陳有財種錢》的結局部分:

    正追著,幾個巡邏隊員過來了:“怎麽回事?”陳有財上氣不接下氣:“我好不容易種了一盒子錢,一個瘦猴一個肥豬跟我搶!”巡羅隊員一聽,像話嗎?把三個人都帶到了派出所,一審,瘦猴是個殺人犯,圖財害命,埋了人心虛,總怕被陳有財發現,三天兩頭到渠坡上轉;肥豬是個貪汙犯,為躲追查,埋了財寶怕讓陳有財挖去,三天兩頭到渠坡上瞧;沒說的,兩個人都去了該去的地方。陳有財沒事,就是有點財迷,雖然挨頓批,但幫助司法機關破了兩個案子,有功,得了一筆賞錢。

    這一部分裏,把整篇小說的底揭了出來。小說通過陳有財這樣一個小人物,以“種錢”這種荒唐的行為,引出一個殺人犯,一個貪汙犯。給三個人物三種不同的金錢觀以不同的歸宿,讓人們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句再次反思。陳有財雖然“財迷”,但他不偷不搶,而是去“種”,暗示人們,財富還得通過勞動去獲得,而圖財害命、貪汙錢財是沒有好下場的。

    6、尾聲。尾聲是指結局之後,作者意猶未盡,對人物的命運、事件的未來發展作補充性的說明和交代。尾聲一般與序幕對應出現,它不是構成情節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說,尾聲在一篇小說裏,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在絕大多數的小小說是沒有尾聲的,因為如果尾聲處理不好,會有畫蛇添足之感,所以我們在創作小小說時,盡量把情節構思完整,不要用尾聲去打補丁。

    四、小小說的選材

    一篇小小說能否發表,能否與讀者產生共鳴,關鍵在於小小說的選材。在選擇小小說素材時,要做到“小處著眼,大處著想”。“小處著眼”,就是要求我們在選材時,把目光放在小人物、小事件、小場麵上,那樣在構思和創作時比較容易操作。“大處著想”,就是要求我們通過小人物、小事件、小場麵,反映大問題,做到“小中見大”,微妙之處見精神,事件雖小,卻有極強的思想性。

    小小說選材,需要作家用深遂的目光去觀察生活,這種觀察是帶有透視性的。對人物、事件的判斷,也同樣具有透視性,選材運用的思維方式是發散思維中的“透視思維”,也就是“X光眼”,我們要一眼看穿人物、事件的本質和它所影射的思想內涵。這樣,我們才能輕鬆捕捉到我們需要的素材,為構思、謀篇服務。關於“透視思維”訓練,我們將在小小說創作實踐課上進行,這裏不作細講。

    具體講,小小說選材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要在最不顯眼處尋找亮點。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在我們周圍,每天都發生著許許多多的事情,有些事情是非常不顯眼的,一般人根本不注意或看不到的。我們作為作家,作為以創作謀生的人,就不能象普通人一樣,對不顯眼的東西視而不見,而要有意把目光投向那些不顯眼的事物上去,從不顯眼的事物上尋找亮點,用這樣的方法選材,創作出來的東西會讓讀者覺得既熟悉又陌生,有新鮮感。比如我的小小說《美麗的狗》(《微型小說選刊》2002年23期),講了一個出租車司機養狗的故事。開始,這個叫陳長貴的司機養了一條柴巴狗,覺得柴巴狗不太順眼,就花兩萬塊錢買了一條美麗的狗。回到家裏,陳長貴美麗的狗百般寵愛,對柴巴狗冷落至極,最後把柴巴狗打出家門。一天晚上,陳長貴被蒙麵歹徒綁了起來,美麗的狗不但不叫,還為歹徒指點哪裏有錢,關鍵時刻,被陳長貴打出家門的柴巴狗從門外衝了進來,咬傷了歹徒,驚動了四鄰,把歹徒抓住了。原來歹徒就是賣陳長貴狗的人,陳長貴了美狗計。這篇小說的素材,就是我在大街上溜,看到一個人牽著一條挺漂亮的狗,一瞬間捕捉到的。大街上溜狗的人太多了,一般人很可能會視而不見,而我就沒有把它放過。看到那條狗,我在腦子裏劃的第一個問號就是,這狗挺漂亮,可是中用嗎?它看了得家嗎?養狗看家是老百姓最樸素的思想,也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養一條狗不能看家,是不是就要出現問題?這樣思來想去,“一個人溜狗”這件不顯眼的小事就出現了亮點:“狗不在美醜,能看家就是好狗”。

    第二,要在最普遍之中尋找特別。這是一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我們身邊的事物,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在別人眼裏沒什麽特別。但在我們作家眼裏,這普普通通的事物有特別了。我們說,要用透視思維,用“X光眼”去看事物,就是要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層層扒皮地去看一個人,一件事。這樣,就能從普普通通的事物中找出特別。比如我的小小說《喪宴》(《小小說選刊》2000年20期),說的是一個廠長久拖不還飯店飯錢,飯店老板以給自己辦喪事為由,把廠長請去,最後讓廠長主動還了飯錢。一些人吃完飯簽字不給錢,在社會上非常普遍,一般人很難從中找到特別之處。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進行深刻剖析,是不是就有特別之處了呢?欠飯店飯錢的都是些什麽人?平頭老百姓肯定欠不了飯店飯錢,飯店也不讓你欠賬,隻有那些有權有勢有地位的人,才能欠飯店的賬,這就叫店大欺客,客大欺店。這些人為什麽要欠飯店的賬?公款吃喝,他們吃飯不是掏自己腰包。如果掏自己腰包,他們就不欠賬了,再大的官,再有地位的人,到早點攤喝碗豆腐腦兒也得給錢,沒有打條簽字的。既然是公款吃喝,那這裏麵就又有問題了,特別是領導吃飯時興找“三陪”的那年,哪個有錢有地位的人老老實實吃飯呢?都得搞點小節目,可搞小節目的後果是什麽呢?被發現了肯定丟官罷職。這樣一層一層的對“拖欠飯店飯錢”進行剖析,特別之處就出來了,飯店老板就不能用點特別手段,跟這些人把飯錢要上來嗎?這樣一想,“拖欠飯店飯錢”這件普遍事件,就成了小說素材,一篇小小說《喪宴》的雛型就出來了。

    第三,要在最平凡之中尋求突破。在平凡之中尋求突破,就是為已被人們廣泛認可了的事物賦予新的思想和意義。比如一杯水,最最平凡的一杯水,人們普遍的觀點是,它可以喝,可以洗潔一小片汙垢,可以澆一小株花等等,但在作家眼裏,這杯水可以是殺人的工具,把這杯水倒進嬰兒的鼻子裏,嬰兒就死掉了。這杯水還可以用來養魚,養一條極小極小的魚,我現在就在一個杯子裏養著一條很小很小的“小麥穗”魚,養得就剩一個腦袋了,還活著呢。我們為一個平凡的事物賦予新的思想和內涵,會很輕鬆地從生活中找到我們要找的素材。如我的小小說《絕頂高手》(《世界華文·微型小說》2003年12期),說的是一個養牛專業戶,為了提高自己養牛場的知名度,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一次吹牛比賽,誰能當場吹死一頭牛,就獎小金牛一個。比賽那天,各路高手雲集,有練氣功的,有練散打的,紛紛使出自己的吹技,對著牛屁股猛吹,結果沒有一個人能把牛吹死,還差點讓牛給踢死倆。最後,鎮長趕到,為吹牛比賽致閑幕詞,鎮長往台上一站,剛咳嗽一聲,一頭牛就口吐白沫倒地而亡,吹牛選手過去一看,牛肚子爆了。鎮長又咳嗽一聲,又有一頭牛爆肚而死,選手們全都驚呆了,鎮長一見,大嘴一張:“我剛從縣裏匯報回來,咱們鎮今年又是形勢一片大好啊!”這一說話,養牛場裏嘭嘭亂響,那些牛一個接一個地爆肚倒地,原來吹牛的絕頂高手是鎮長!這篇小說就是為“吹牛皮”這樣平凡的小事賦予了新的內涵。把“吹牛皮”演繹成了真的吹牛,用武功高手吹不死牛,來反襯鎮長向上匯報吹牛說大話這樣一個官場中的醜態,讀了讓人覺得滑稽可笑,又回味無窮。

    小小說創作技巧(上)就講到這裏,大家回去以後,把課上講的東西深刻領會一下。因為下一講才講小小說的構思、小小說的謀篇、小小說的語言表達技巧,所以這次的作業是參照講義中的例文,用臨寫的方法寫一篇小小說,體會一下小小的結構、語言和選材,為創作實踐課作好充分準備。

    第二講:小小說創作技法(下)

    上一講,我們講了小小說創作技巧(上),大家都按照要求完成了作業,對大家的作業,我將認真批改,以備創作實踐課上講評。今天我們進行小小創作技巧的下一部分。在這一講裏,我們要重點講解小小說的構思、小小說的謀篇和小小說的表達。

    五、小小說的構思

    小小說的構思,決定著一篇小小說的成敗。因此,小小說的構思必須要運用得當的方法,構思方法得當,寫起小小說來就非常輕鬆了。下麵,我向大家介紹三種小小說構思方法,也是我自己在創作小小說時的構思方法,叫做“馬氏運思法”。

    1、點起式構思

    點起式構思,是一種主題先行的構思方法,它的特點是:先是大腦中形成一個主題,也就是一篇小小說的思想內涵,然後根據你要表達的這種思想,去歸納整理你的生活素材,並按照一定的結構將生活素材擺開,形成一篇小小說。它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第一步:點起。點起,就是從一個點開始構思活動,這個點就是小小說的主題。將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寫在電腦或一個構思本上(我自己有一個專門記錄素材和構思的本子),這個主題思想可以是一個道理、一種道德規範,也可是一種模糊的觀念。這樣的主題很好找,隨便一想就可以想到,比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隻要是積極向上,勸人為善、勸人向上的思想,我們都可以作為小小說的主題。有了這個主題之後,我們就結合自己掌握的生活素材展開聯想,把所有與主題相關的人物、事件全部聚集到大腦中,並把最貼近主題的人物、事件記錄到電腦或構思本上,以備後用。

    第二步:抽絲。建立起了一個點,也找到了為這個點服務的素材,下麵要做的就是“抽絲”了。抽絲,就是把最貼近主題的人物、事件按照時間、空間順序抽出來,並按照小小說的結構排列在電腦或構思本上,形成一篇小小說的基本框架。抽絲的過程,也是打腹稿的過程,如果你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相對單薄,你必須要在抽絲過種中對它進行腹稿加工,使人物和事件豐滿起來,使它們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你的主題。比如你構思的“點”是“人之將死”這個主題,你選擇的人物是一個一慣借錢不還的懶漢,你選擇的事件是懶漢借了一個人1000塊錢,快要死了都沒有還。這兩個人物、這樣一個事件,是支撐不起主題的,你必須為懶漢再賦予思想和行為,讓他臨死之前變得善良,比如懶漢臨死前說這樣一句話:“我不是不想還錢,我是真的沒錢,這樣吧,我死後你就把我埋在你家菜地吧,讓我給你肥肥地,讓你的菜長得狀些。”這隻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實際操作中比這要複雜,大家需要靜下心來,冥思苦想才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