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是報刊非常喜歡的一種文體,字數不多,和美文一樣,可以一稿多投。一篇千字小小說,一家報紙給稿費50元左右。

    小小說一共四講,兩講理論,兩講創作實踐。今天我們進行第一講:小小說創作技法(上)。

    第一講:小小說創作技法(上)

    在講小小說創作技法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麽叫小小說。小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它介於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之間。那麽,什麽叫是小說呢?小說是文學的一大樣式,它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具體地描寫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相互關係、行動和事件,以及相應的心理狀態和意識流動等,從不同角度反映社會生活。“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裏的一句:“飾小說,以幹縣令。”這裏的“小說”,指的是淺薄瑣屑的言論,也就是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議論。所以說,小說的祖先是小言,有關小事的言論。真正演說成故事的小說,是源於先秦的神話、傳說、寓言,後演變為魏晉誌怪、唐代傳奇、宋代話本。在宋代,小說才成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到了明清近代,小說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宏篇巨製的演義、章回小說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表現手法靈活多樣,常使用敘述和描寫的筆法,敘述事件的前因後果,描繪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生活場麵及人物外貌、心理、言談、舉止和各種糾葛關係等,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用散文體形式表現敘事性內容,不受時空限製,允許進行藝術虛構。近此年來,小說在表現形式、內容及技巧上又有了新的發展。按篇幅、結構、規模,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微型小說、按其內容性質,可分為戰爭小說、情感小說、科幻小說、驚險小說、傳記小說、曆史小說、心理小說、諷刺小說、推理小說等等。我們所說的小小說,就是以篇幅而定的小說種類,它的字數要求在800—1500字之間,最佳篇幅為1000字。所以,有人也管小小說叫“千字小說”。

    一、小小說的特點

    小說的藝術特點,就是要有鮮明的故事性、思想性。從小說的曆史沿革來看,小說是從神話、傳說、寓言、誌怪、傳奇、話本一點點演變過來的,而上述這些文體無一不是講述一個故事。這裏說的故事,就是環境、人物和情節的粘合體,一組生動的生活畫麵。小小說作為小說的一種,它必須也要具備這個特點,那就是要有鮮明的故事性、思想性。小小說的藝術特點是,篇幅短小精悍,情節簡潔明快,語言生動活潑。小小說雖小,但卻小中見大,微妙之中見精神。

    關於小小說的特點、特性,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認識。有人用純文學方法來去看待小小說,更多的強調小小說的思想性,而對小小說的情節和語言不做太多的要求。有人則從通俗文學角度去看待小小說,隻強調情節性和語言,而對思想性不做太多的要求。我們認為,這兩種認識都是不全麵的,我們說,小小說是大眾文學範疇,我們應該以文學的大眾觀去看待小小說,也就是,即要強調小小說的思想內涵,又要強調小小說的情節和語言。我們這裏講的小小說,就是大眾文學意義上的小小說,也就是用通俗的語言、曲折的情節和深刻的思想性凝結成的小小說。那種言而無物,讀了半天都讀不懂的小小說,隻能個別人孤芳自賞,我們不去研究它,也沒有研究價值。

    研究大眾文學意義上的小小說,對初學寫作者思維轉型有很大幫助。一些初學寫作者,在創作之前,如果純文學作品讀得很多,創作思維方式可能會帶一些純文學色彩。這樣,搞起創作來必然要受到純文學藝術流派的影響,一旦形成創作心理定勢,再想搞大眾文學創作就有難度了。

    我們在大眾文學基本理論中,已經修正了一些人對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偏見,把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統統納入到大眾文學之中,我們不對文學樣式進行探討,隻從作品的導向去研究,導向大眾的就是大眾文學,導向自我或小圈子的就不是大眾文學,或幹脆不叫做文學。所以,如何認識小小說,對寫作愛好者確立創作方向極為重要。注重語言、情節、思想的統一性,是大眾化的小小說創作思想,我們應該以這種思想為前提,去認識、鑒賞、創作小小說。

    二、小小說的鑒賞

    要想寫好小小說,首先要學會看小小說。這就涉及到小小說的藝術鑒賞問題。現在發表小小說的報刊很多,我們隨便從哪裏都能讀到。可是,什麽樣的小小說才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首先,我們要看它的語言是否抓人。一篇小小說,如果它的語言不生動,不抓人,即使有再高的思想性,再好的故事情節,那它也是一篇失敗的小小說,我們是不值得去學習的。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一個初學寫作的人,在鑒賞一篇小小說時,千萬不要看作者的名氣,也不要看他發表了多少多少小小說,我們要看的,是他的作品,看作品,首先要看他的語言。他的語言如果不生動、不抓人,我們就不要去學他。在寫講義的時候,我特意翻了翻一些小小說雜誌,還專門看了些目前小小說界比較活躍的“名家”作品。結果發現,這些“名家”發的作品是不少,有的雜誌甚至給他們開了專欄,但堪稱精品的卻微乎其微。為什麽?有些“名字”在創作時過於隨意,以自我為核心,根本不顧忌讀者的感覺,想到什麽就寫什麽,有些話已經說到離題萬裏來,才一個急筆提回來,把讀者當傻子一樣耍。像我翻閱的那幾篇小小說,開頭三個自然段,全都是閑話、廢話,跟主題根本不沾邊。他是“名家”,他那麽寫雜誌能給他發表,如果我們初學者也那麽寫,雜誌是肯定不會發表的。所以,我們在鑒賞一篇小小說時,要先看它的語言,語言生動抓人,我們才去看它、學它。

    其次,我們要看它的情節是否引人。一篇好的小小說,應該是以情節至勝的。從開頭到結尾,每一個情節,第一個細節,都是引人入勝,揪著讀者讀下去。寫這樣的小小說,需要很多技巧,包括情節的設計、懸念的運用、伏筆的安排等等。我們在閱讀鑒賞的時候,先不考慮作者運用什麽技巧,隻要他能吸引我們把作品讀完,這篇小小說就應該算是一篇成功的小小說。如果一篇小小說情節不能引人,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或是情節設計非常平淡,我們就沒有必要去讀它了,更沒有必要去照著寫,那樣的小小說,即使發表了,也沒有什麽份量。

    再有,我們要看它是否有深刻的哲理或思想性。小小說的三要素就是語言、情節和思想性。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一篇小小說語言生動、情節曲折,但缺乏思想性,隻有娛樂性,那它不是一篇很好的小小說,隻能把它說成是一篇好玩好看的小故事。如果一篇小小說,語言不生動,情節也不曲折,即使有再強的思想性,它也不能叫小小說。小小說的思想性是通過情節和人物展開的,看完一篇小小說之後,我們覺得有所感悟,這篇小小說就有思想性,如果看完之後,我們不知所雲,這篇小小說就沒有思想性。這樣的小小說,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三、小小說的結構

    小小說屬於敘事性文學作品,它的要素包括語言的運用、情節的安排和所要表現的思想性。在這三要素之中,情節是至關重要的。有些小小說作者忽視情節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語言和思想性,這種創作方法是在自尋死路,不利於思維空間的拓展。情節的設計是需要智慧的,不注重情節的小小說,不具備智慧性,是非常沒有拓展潛力的。我們說的小小說結構,就是建立在情節至上基礎上的。以情節至上的小小說,其結構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六個部分。

    1、序幕。序幕是指作品矛盾衝突尚未展開之前,作者對故事產生的社會背景、人物關係、人物生活環境以及故事發生的原因等所做的交待或提示,又稱“引子”或“楔子”。序幕是長篇、中篇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小說中,可以在開頭用一兩句話進行交待,不能太長。有時候為了精煉結構,序幕也可以忽略。比如一篇小小說的開頭:“一九四八年的冬天,狂風怒吼,大雪紛飛。”這就是序幕,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如果這篇小小說的故事情節與風雪無關,就可以將這一句略去,上來就寫“一九四八年,……”。序幕在小小說中,起的是交待背景和渲染氣氛的作用,也是為人物命運發展和進入矛盾衝突提供條件和依據,為情節的開端作鋪墊和準備,如果情節不需要,最好省去為好。

    2、開端。開端是指矛盾展開的第一個事件,這個事件是後來一係列事件的起點。又稱“發端”或“開場”。開端起到引出主要矛盾,並確定主要矛盾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預示了人物命運的發展趨勢,直接影響情節和人物命運的發展過程。開端在小小說裏是非常重要的,懸念、伏筆都在包含在開端中。一篇小小說的開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整篇文章審美效果和讀者的閱讀興趣。一篇好的小小說,開端首先就要抓人,吸引讀者往下看。比如小小說《陳有財種錢》(發表於《今晚報》2003年9月24日,被《微型小說選刊》轉載)的開端:

    這天晚上,陳有財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把一包硬幣種在了大渠坡上,七七四十九天竟長出了一堆金子。醒來之後,陳有財樂得差點抽羊角風,趕緊找出那包硬幣,跑到大渠坡上種上了。心說,做夢也有靈的時候,死馬當活馬治吧,萬一要是那個夢靈驗了呢?我不就發大財了?……

    這個開端以“陳有財種錢”的慌唐鬧劇開場,同時也為全文設製了懸念,陳有財種了錢肯定是長不出金子的,可後來到底又發生了什麽事呢?讀者急於想知道,便要繼續往下看。能夠揪著讀者繼續往下讀,開端就達到了目的。

    3、發展。發展是指開端以後情節的主要部分。在這一部分裏,矛盾衝突逐步展開,並不斷向前推進和發展,人物性格逐漸鮮明,人物形象逐漸豐滿,主題思想一步步得到深化。作為鋪墊,它為高潮的出現準備了必要條件,使高潮的到來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發展部分,在小小說中占主導地位,是小小說的主要篇幅,波瀾都在發展部分突現,所以,發展部分一定要寫得飽滿充實。比如《陳有財種錢》的發展部分:

    種上硬幣之後,陳有財跟中了魔似的天天往大渠坡上跑,看看他種錢的地方到底長出了什麽。這天,陳有財正在大渠坡上蹲著,看見一個瘦猴一個肥豬總是一東一西賊眉鼠眼地看他。陳有財一想,這兩個家夥八成是知道我在這種了錢,想趁我不注意挖我的金子,不行,我得把自己種的錢看住嘍!想著,陳有財回家弄來一些木頭,在大渠坡上搭了個帳篷,跟看瓜似的把他種錢的地方看了起來,村裏人問,他也不說,隻說是家裏沒地裏涼快。

    轉眼,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了,陳有財種錢那地方沒長出金子,倒長出了一大片狗尿苔。陳有財心說,怎麽著?我的夢不靈?要不刨刨試試?萬一金子長狗尿苔底下呢?想著,陳有財拿來鐵鍁就刨上了。第一鍁下去,他種的那包硬幣出來了,第二鍁下去,一個大木盒子出來了。陳有樂了,打開木盒子一看,裏邊沒別的,全是金銀珠寶。一想,我這夢還真靈,下邊肯定還有東西,就接著往下刨。這時,瘦猴不知從什麽地方竄了出來,上來就掐陳有財脖子……

    在這一部分裏,瘦猴和肥豬兩個人物出現了,並對陳有財的種錢行動產生了威脅。人物之間的衝突開始了,並一點點向前推進,直到陳有財從地裏刨出了金銀珠寶,瘦猴掐住了他的脖子。事件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一步步推向高潮,把讀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讓讀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是小小說發展部分的目的所在。

    4、高潮。高潮是緊接發展之後、結局之前的精采部分,也稱高峰、頂點,是小小說的華彩樂章。它是情節的矛盾衝突發展到最緊張、最尖銳、最激烈的階段,是矛盾衝突達到最高峰,引起各種力量進行“決戰”的階段,是矛盾接近解決而又尚未解決的瞬間,因而也是決定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關鍵時刻,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思想此時得以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現出來。再如《陳有財種錢》的高潮部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