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執政能力,一般包括應對處理對內事務和對外事務即內政與外交兩個方麵的能力。對於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的執政黨來說,如何正確把握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協調內政和外交關係,既是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麵。因此,如何提高我們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堅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在同國際社會交往中,既敢於深化和擴大開放,又善於運用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維護我國企業利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協調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係,全麵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黨要領導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作出貢獻,必須正確應對國際局勢,妥善處理國際事務和國際關係,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

    一、堅持用寬廣的眼光觀察世界,提高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和進行戰略思維的水平

    科學判斷當前的國際形勢,是我們確定內外戰略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前提。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局勢繼續發生著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仍是當今國際格局演變的兩個主要趨勢。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但天下並不太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增多。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內政和外交的緊密聯係,科學把握世界的深刻變化及其特點,主動順應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時代潮流,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增強判斷國際形勢的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

    1.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政治力量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形成了新的三大勢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歐亞社會主義國家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這三大勢力的組合狀況是:以美蘇為首,東西方對立,第三世界成為中堅力量。美蘇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包括龐大的核武庫為後盾,形成了政治軍事上的兩極。爭奪軍事優勢進而爭奪世界主導權的鬥爭,成為美蘇較量的主要內容。戰後這種新的力量格局對比和組合狀況,決定了戰後國際政治格局是兩極格局,美蘇矛盾是國際政治中的主要矛盾。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以美蘇兩霸為核心的兩極格局宣告解體。兩極格局的終結,從總體上說是由於蘇聯這一極的突然坍塌造成的,而蘇聯的突然消失,從根本上講是由於蘇聯的急劇衰落和其內外政策的根本轉向造成的。①

    兩極格局解體以後,世界正在向多極化格局的方向發展。多極化是一個總的發展趨勢,但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隻是處在由兩極向多極發展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將是一個比較長的曆史時期。這種“過渡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也決定了當今國際形勢具有一係列雙重結構性質。從全球層麵來看,兩極格局終結後,作為新的世界戰爭根源的美蘇爭霸的因素不複存在,國際局勢明顯趨向緩和,“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②要和平、求發展、促合作已成為時代的主流、世界的共同呼聲。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不斷加速,各種地區性、國際性的合作組織空前活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各類國家的經濟合作與本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時機,為發展中國家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消除南北之間的貧富差距,消除失業,增進就業,提高競爭能力,改善民眾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利途徑。發達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之機,實現了產品和技術的升級和梯度轉移,完成了全球性生產、貿易、流通的重新分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個國家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的複雜局麵。經濟的相互依賴和合作又促進了政治和安全方麵的合作。所以,許多地區性衝突和戰爭,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和平的方式得到緩解。

    但與此同時,盡管兩極格局瓦解了,但這個世界並不安寧: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21世紀的人類發展麵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從總體上看,戰爭因素與和平因素相比較,合作發展因素與矛盾衝突因素相比較,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世界多極化趨勢得到發展,但其發展進程中將充滿曲折和反複

    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從曆史發展的經驗來看,多極格局比單極格局更有利於形成和平、穩定的局麵,有利於後進國家的躍進。單極與多極的矛盾,謀求霸權與反對霸權的鬥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政治鬥爭的焦點,其間還可能會出現種種複雜的局麵,多極化進程也將經曆種種困難和曲折,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後冷戰時代的一個特色即是國際力量對比懸殊,國際力量結構失衡,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對其他國家具有壓倒性優勢,形成一超多強的戰略格局。美國趁機東征西討,興風作浪,自恃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變本加厲地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稱霸世界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企圖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的手段,“塑造”由美國主導的“世界新秩序”,確保美國“在世界上發揮獨一無二的領導作用”。為實現此目標,美國率主要西方國家推出了積極幹涉世界事務的“新霸權主義”。“新霸權主義”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和強烈的進攻性。該“主義”以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對象,以“人權高於主權”為理論基礎,“遏製”、“控製”反西方勢力和“擴展美國的價值觀”為目標,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積極幹預地區和別國事務,公然實施軍事打擊。特別是“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號召,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對敘利亞和伊朗虎視眈眈,不時發出戰爭叫囂。借反恐之機,駐兵中亞,進入俄羅斯後院,並先後成功策劃了一係列“顏色革命”,改變了俄美在中亞的力量對比。在東亞以朝核問題為借口,重新強固美日韓軍事政治同盟。但美國肆無忌憚的行為惡化了美歐關係,加劇了俄美對立,使它與西方盟友關係緊張。歐盟、日本、俄羅斯對於未來國際局勢的發展都有自己的主張,也想凸顯他們對國際事務的發言權,盡管他們並不讚成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動,有時還迫於美國的壓力,極不情願地成為美國某些行動的支持者,但誰都不願意成為與美對立的領頭者,也就不可能出現所謂的反美聯盟。各個大國在具體的國際事務上是相互借重而不結盟、合作而不聯合。於是就出現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一種現象,美國似乎可以為所欲為。伊拉克戰爭使美國受到教訓,使他們明白,即使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實現自己所設想的和平。美國今天深陷伊拉克的殘酷現實使美國進行了戰略調整,這是單邊主義的一時受阻,它並不能改變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因此,促使國際政治多極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改變當前國際力量結構失衡的狀況,形成多力量中心,真正是世界事務大家說了算,各國的事務自己說了算。從未來看,世界政治多極化的進程將充滿曲折和反複。

    3.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客觀進程

    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正在改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關係世界經濟全局的、長期的發展大趨勢。經濟全球化迄今為止已經出現了三次大的浪潮,每次浪潮都是由技術革命和生產力革命推動的。20世紀80—90年代的這次浪潮就是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動力,通過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強有力地促進了交通、通信和國際金融運轉的高速化,使國際經濟聯係更加緊密。從根本上說,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跨國公司及其對外投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發動機,應當承認,經濟全球化的形成是一個客觀過程,各國不管願意與否,都被深深卷入這一進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