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麵歸之。”意思是不顯露自己,反而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彰顯;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功;不故意矜持(拘謹),反而能長久。所以不與人相爭,世界上也就沒有人和他相爭了。這句話被認為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最經典論述。老子“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被認為是最高的統治和領導藝術,“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不僅使曆代統治者鞏固了自己的統治,還使社會得到了飛速發展。老子的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無為而治”思想的精華,是達到無為而治管理境界必備的領導藝術素養。

    所謂“不自見,故明”,就是說看待與處理事物時,不要僅以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分析判斷其內在的規律,做出決策時應當以局外人的心態,不要一味地固執己見,這樣才能保持明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自是,故彰”,就是說凡事要多聽各方麵的建議和意見,不要單純以自我思維來看問題和處理問題,要博采眾長,不要自以為是,這樣才能知曉事物的內在關聯,昭彰事物的是與非。“不自伐,故有功”,就是說凡事不要因為一時成績而沾沾自喜、自我滿足,要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不要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要內斂、低調,把實現人生終極成功作為追求目標。誌當存高遠,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不自矜,故長”,就是說凡事即使取得了期望中的成績,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也不要驕傲自滿、自高自大,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長久保持成績,最後立於不敗之地。

    老子的“四不”集中起來其實反映了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曲”的哲學理念,無論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還是不自矜,都是在講人生“曲而全”的道理。領導者即使達到了很高的管理境界,人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都不要誇耀自己的才能,不要目空一切,不要過分張揚自己的功勞,更不要自以為是、高高在上,做一些違背人性道德與行為標準的事情。雖然居功至偉、功德顯赫,但要委曲求全、謙虛謹慎、小心翼翼,這樣才能功德圓滿,才能成功伴隨一生。我們看到有些企業家在成功後逐漸走向自我否定、自我毀滅的道路,讓人惋惜,其原因就是沒有遵循老子“四不”與“曲而全”的思想,成功反而成了失敗的催化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