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為思想並不是讓人消極等待,無所作為。老子其實並不反對有所作為,他的無為是鼓勵人們努力奮鬥達到有為時,采取無為的心態和“曲而全”的哲學理念去處理事情,從而使有為一直延續下去。老子主張的是“為而不恃”和“為而不爭”的管理藝術,這樣的“無為”其實是“有為”的最高境界,這樣的“無為”才能達到“無不為”的功效,所以“無為而治”被看成管理的最高追求。曆史上的明君賢臣,以及當今跨國公司的高端領導者,無不是無為而治的踐行者。

    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認為:“所謂的無為就是人力本身的無所作為,但製度本身仍運行不違,這才是領導,是真為。”所以,“無為而治”最重要的是用製度的真為來代替個體的無為,而個體的無為其實是在製度管理下的各盡所能、人盡其才的自由運行和自由發揮,而不是主觀臆斷、隨意安排布置員工的工作。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麥格勞希爾集團的創始人哈羅德·麥格勞曾經指出:“一個領導所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營造一個有利於持續進步的環境。”其實,這是“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另一種表述。

    老子的“四不”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前提和必要保障,是企業家實現成功人生、王者歸來的思想法寶。它告誡領導者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正確處理事物的人生理念和管理思想。道家思想推崇的領導藝術主要是兩個方麵的要求:一個是“四不”的思維方式,另一個就是“曲而全”的領導行為。隻有做到這兩點,才能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