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顏之樂”告訴我們,在企業這個組織中,要想做到幸福管理,第一,要讓員工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要讓員工有理想、有追求,要改變員工的心態模式。員工的心態模式很重要。隻有員工有了一顆超然的心態,才能對人生有幸福感。一定要讓員工明白幸福來源於每個人內心的感受,來源於對理想的堅持和追求,而並不取決於擁有物質的多少。如果能建立一種像孔顏之樂一樣的幸福觀,員工就能夠經受物質與利益的誘惑,減少虛榮帶來的內心折磨,無論麵對多麽複雜多變的環境,都能夠始終保持一顆恬淡、安然的內心。這樣的企業就會形成一個人人能感知幸福的環境和氛圍,幸福管理就會開花結果。在革命戰爭年代,許多家境優厚的知識青年奔赴西北的一個小鎮延安,甘願過清貧的日子,並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他們卻感到很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有理想,有人生正確的幸福觀。我們今天的員工,無論在什麽企業,比起他們來說,艱苦程度和所處環境好得多,卻沒有幸福的感覺,主要是我們當下的人們缺乏理想,沒有了追求,更沒有正確的幸福觀,所以幸福管理的關鍵要從員工的人生價值觀入手。

    第二,員工的幸福管理,還要培養員工樂天豁達的包容觀,孔子和顏回之所以在任何環境都能夠有幸福、快樂、喜悅的感受,是因為他們不但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更因為他們有樂天豁達的包容觀,對當下的環境和處境有一顆樂觀的包容心態。他們從不挑剔環境,而是用強大的內心世界去包容和接受當下,他們的內心與外部每時每刻發生的一切形成一體,不批判、不抗拒,貧乏就享受貧乏,疼痛就享受疼痛,簡陋就享受簡陋。在樂天的同時,他們也積極地去改變環境和周圍的不利氛圍。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那些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他們在國外過著很優越的生活,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他們沒有抱怨,脫下西服穿上了粗布中山服,馬上變成了一個普通勞動者,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著這個國家的命運,當記者采訪他們時,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抱怨,都是樂觀包容的。如果在一個企業中,我們的員工能夠像孔子和顏回一樣,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崗位,被分配了怎樣的工作,都能夠每時每刻與自身所處的環境和諧相處,安住當下,少一分幻想、浮躁,多一分專注、鑽研,自然就能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一種喜悅的力量,並以積極的心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當下的一切,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這便是幸福管理的目的。

    第三,員工的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正確的幸福理念,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靠別人給予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下什麽就收獲什麽,人生的成功與幸福從來都是光顧努力奮鬥和辛勤耕耘的人,人生在奔向幸福路上的奮鬥曆程本身就是幸福。幸福有時是一個結果,有時也是一個過程。不管是在曆史還是現實中,我們都會發現,任何收獲幸福第四,員工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知足常樂的人生理念。一個人要有幸福感,一定要知足常樂,我們每個人由於家庭、文化、社會環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客觀上造成了一些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公平。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是否幸福的關鍵原因。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我們能改變的,我們積極地去改變;對不能改變的,我們應該順應它,在心態上必須有一顆知足的心。人生其實不是與別人比,而是要與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比。現實中我們習慣了橫向比,而且老與比我們成功的人比,這樣往往很容易陷入痛苦之中,我們每個人應該對比我們的過去,對比一些不如我們成功的人,這樣就會有幸福感。知足並不是讓我們的員工不要有上進心,這是兩個概念,幸福管理就是既要讓員工積極努力去創造幸福,又要讓他們知足常樂,這樣員工的幸福指數才會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