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學研究者和管理領域專家,20世紀90年代,筆者成立愛維龍媒谘詢集團,以中國化管理為旗幟,經過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稱為“中國化管理模式”。我們認為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就是中國企業家管理企業的“道”,而西方的管理科學是管理的“器”。我們把管理之“器”與管理之“道”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叫作中國化管理。中國化管理模式就是根據中國社會的特點、中國企業的具體情況,把中國優秀的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哲學思維模式融入到企業管理中去,用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來管理中國人,以中國傳統哲學理念作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學的管理流程作為管理之“器”,這種管理的“道”與“器”的結合其實更能使中國企業在揚棄的理念下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西方科學的管理模式。中國化管理理論一經推出,立刻成為許多企業爭相引入的管理模式,到現在,已經為上百家企業提供了中國化管理服務。

    在探索“中國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筆者在全國100多種報紙雜誌上發表了探索中國化管理模式的文章數百篇,其中被《讀者》等知名媒體摘錄的一些文章進入了某些大學管理學的教材和一些地方中考的試卷中。應廣大企業家和讀者的邀約,挑選其中的36篇有代表性的精華文章,編撰成書。文章以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為切入點,結合現代管理精神或案例,詳細解析傳統文化中的管理哲學精髓。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忠恕的倫理情操、內聖外王的處世風範、以財發身的商業法則、上善若水的生命智慧、知行合一的心智修煉和明心見性的自我超越等,不僅讓中國企業家學會管理之器,更使中國企業家在體會和學習中國傳統哲學智慧的過程中領會管理之道。

    大道行簡,看似複雜的管理過程,如果我們掌握了管理的本質,管理就會變得很簡單,而中國傳統智慧是開啟管理實質的鑰匙。

    北宋大文豪蘇軾既強調技的作用,更關注道的統率作用。他曾舉過一個例子,說的是南方善潛水者的技巧得自於長期的練習,掌握了潛水之道後能夠熟悉水性,出入自如。他在《日喻》中寫道:“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一個事物,道是主體,管理也如此。道不外求,我們盲目崇拜和學習外國管理時,不妨回過頭來學習一下中國化管理思想,隻有中國化管理才能真正把“製度流程與中國人文管理相結合”,才能符合中國本土企業的人文環境,才能使中國企業家從簡單學習西方的工匠蛻變成熟知管理哲學思想的藝術大師,才能讓中國企業建立一個有能力進行持續性革新的組織。

    以中國傳統哲學智慧為核心的中國化管理的理論實踐和探索,為中國管理理論能夠在世界管理學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可能性,我們應該在這條路上大膽實踐下去,並總結出相關的理論體係,這恐怕是中國企業家和管理學者最崇高的使命和責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