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工程是教育部、財政部全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重大本科教學改革項目,是直接針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而采取的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舉措。我們希望通過對“質量工程”淵源、實施意義、內容與關鍵點等的深入探究,開啟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研究之門,探尋促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有效實施的路徑,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第一節 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從國際上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全球化浪潮勢頭強勁,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看,我國確立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無論是綜合國力競爭還是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關鍵都在人才,特別是高等教育所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與啟動“質量工程”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意義重大。

    一、教學質量工程出台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高等教育體製改革不斷深入,高等學校教學工作麵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培養數以千萬計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為此,國家先後發布了一係列文件,開始全麵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重大決策。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高等教育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三是高等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但是,高等教育仍然麵臨著許多新的困難、矛盾和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趕不上在校人數的急劇增加,許多地方性高等學校的辦學條件明顯不足;二是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係與社會需求脫節,一些學科和專業的人才培養不足,一些專業的畢業生則出現過剩;三是不少高等學校教育觀念落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隊伍水平亟待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創造精神、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國際化視野亟待加強;四是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量劇增,就業麵臨巨大壓力,使得不少畢業生就業難,加重了農村和城鎮貧困家庭的負擔。這些困難、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不僅直接影響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會削弱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支撐作用,如果不及時解決而任其滋長,大好形勢就有可能逆轉,甚至產生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十一五’期間,高等教育發展要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加強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06年5月1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高等教育要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當控製招生規模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2006年8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十一五’規劃綱要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三項主要任務,必須切實抓實抓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的戰略決策和部署,完全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和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科學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體現了國家的意誌和人民的願望。

    為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與部署,切實把高等教育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2006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質量工程項目規劃工作組”,正式啟動“質量工程”論證工作;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論證與修改,逐步確立了“質量工程”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建設內容、經費預算與管理,以及相關的政策支持與保障措施;2007年1月,經報國務院同意,繼“教高[2005]1號”(《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幹意見》)文件之後,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出台了“教高[2007]1號”文件——《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質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為目標”,簡稱“質量工程”。作為“質量工程”實施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在2007年2月17日和7月13日分別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7]2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為“質量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支持與保障,開始全麵推行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

    二、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實施“質量工程”,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提高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這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話題,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但將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納入黨的政治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來提出是不多見的。黨的十七大對教育總的要求是:“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高等教育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這是對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後麵又講了發展教育的三大舉措:一是教育理念、觀念問題,要實行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與創新;二是人的問題,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三是錢的問題,要求政府加強對教育的投入。中央財政對教育投入由2007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1562億元,增加近500億元,但投入不到GDP的3%(世界平均教育投入為4.4%)。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發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啟動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質量工程。什麽是工程呢?原意是指經濟生產部門投入大設備完成的重大工作,現在泛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複雜工作。工程應有兩個特點:一是係統性,是較係統地解決某方麵問題;二是要完成剛性或硬性的目標或指標任務。過去也常提出教育質量問題,但大多是針對局部性的問題,不是黨和國家從發展全局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也不可能係統地給予解決。以前完成教學數量方麵的任務是硬性的,完成教學質量任務是軟性的,說的重要,能落實的少。這次是黨和國家最高層提出質量工程建設的決策和戰略,政府部門製定質量工程建設的方案和實施意見,從課程、教師、教材、學生、專業、培養模式、教學團隊六大方麵提出具體建設內容和數量化硬性指標,同時給予了強有力的政策和財政支持。這就為質量工程的實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證和條件。質量工程建設成為擺在高等學校麵前的重大發展機遇。

    (二)實施“質量工程”,是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經濟方麵的科學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高等教育為國家培養各行業高素質人才,實現科學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麵素質的提高),將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經過1998年以來擴大辦學規模的發展,2007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27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我國的高教規模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成為世界之最。可以說,目前我國已成為人力資源大國,但並非人力資源強國,因為我國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在世界排名是落後的。

    翻開世界教育史可以看出,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國家全麵崛起的根本前提是要有高水平大學。沒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一個小國靠出賣資源可以成為世界富裕的國家,一個大國可以取得某方麵的領先成就。但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能在高等教育落後的情況下,成為全麵領先的經濟強國。英國的牛津、劍橋等一流大學,使一個人口不多的島國成為獨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受過現代教育的公民都不會忘記牛頓。德國19世紀初開創的研究型大學,為德國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影響輻射至全世界。150年前,美國沒有世界一流大學,其大學實力遠在歐洲列強之後,隨後的100年中,美國全力發展其大學體係。美國早期派大量留學生赴德國留學,但美國有識之士、高端人才基金會很快提出,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再留學,一個民族若在思想文化上甘心當別人的兒子,就隻能落在別人後麵。自19世紀以來,一批老牌大學轉型為現代研究型大學,而且創建了一批新的優秀大學。如1876年銀行家霍普斯金創辦的霍普斯大學,成為第一個德國模式的研究型大學;1890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資助創辦芝加哥大學,進行了世界第一個核反應堆的科學試驗,發展了影響世界經濟學界的經濟理論,使一個係多人獲諾貝爾經濟學獎;1891年鐵路大王斯坦福創建了斯坦福大學,在多學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功創建了矽穀,成為世界先進電子技術、生物技術產業的標誌。50年前美國高等教育稱雄世界,使美國成為資本主義第一強國。在亞洲的日本,是一個資源非常缺乏的島國,但19世紀建立了多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如1877年的東京大學、1882年的早稻田大學、1897年的京都大學等,從而奠定了日本與中國競爭中獲勝的基礎,也是日本後100多年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

    實踐證明,世界高水平高質量的大學,不僅是培養科學技術、教育等高級人才的搖籃,而且是現代人類文化、思想創新的最主要基地。世界一流大學聚集了各方麵的優秀人才,他們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勤於思考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精心研究開拓本領域的深邃學識,提出國家民族事業發展的思想和理念,開辟新的事業領域和道路。一流大學作為高知識群體,不但為民族發展創造了思想和理論,而且還培養了能夠實現這些理論、思想的高素質人才,使理論轉化為現實。更深一步說,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學,還聚集了全世界優秀人才,相互學習、相互交融,不僅促進本國文化、思想的發展,而且通過留學人員歸國而深刻影響世界各國社會文化的發展。曆史可鑒,下力氣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辦好各行業的高水平大學,對一個民族、國家的科學發展,全麵成為世界強國具有決定性意義。

    (三)實施“質量工程”,是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發揮高等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關鍵作用的要求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新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自主發展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中國和平崛起的重要使命。要實現這一重要使命,必須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引領社會進步中的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加強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互動關係,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近年來,雖然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於高等學校辦學條件不足、教師隊伍水平不高、教育觀念落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過死的局麵,正在削弱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支撐作用,影響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少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和結構不盡合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亟待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進一步轉變。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需要。實施“質量工程”,提高教育質量,就是要鞏固前一個時期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成果,防止高等學校陷入低水平辦學的誤區,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建立在更牢固、更堅實、更可靠的基礎之上,使高等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