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及運行,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該篇集中論述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係及其運行方麵的基本問題。第七章在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定位及功能作用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監控體係的構建問題。第八章著重對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製、運行原則和要求以及運行質量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

    第四篇,教學質量保障四大支點,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該篇對於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保障——主要是對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具有基石意義和支撐點作用的四個重要方麵——教師教學工作、學生能力培養、學校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四大領域的理論、政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力求對事關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主要方麵和主要問題提供一個盡管可能是初步的,但卻應當是基本的和有用的研究成果來。

    本書四篇之間是一個有機的和緊密聯係的結構。第一篇——教學質量工程總論,也是全書的總論,對於隨後各篇具有淵源、依據和導論的意義和作用。第二篇——課堂教學質量標準與評價,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和基準,也是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工作據以展開的根據所在。第三篇——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及運行,緊緊圍繞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的確定、貫徹和執行,是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必要的和主要的組成部分。第四篇——教學質量保障四大支點,其科學內涵和支撐作用可使教學質量保障體係得以順利運轉,使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監控進而教學質量工程總體得以實現擁有現實、深厚的基礎和保證。

    關於“課堂教學”概念。本書中的課堂教學是廣義課堂教學,既包括狹義課堂教學——課堂教授,也包括課前準備與課後工作。即包括課堂教授及課前、課後與課堂教授密切聯係並且是合理延伸的工作。這是高校教學工作中最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另外,本書既然主要研究課堂教學,那就不必苛求對實踐教學作係統性、整體性安排,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割裂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整體上的統一性,並不排除在個別章節中涉及實踐教學層麵的內容。理論研究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對分開,但實際運作中二者往往難以割裂,特別是屬於邊際和結合部的部分更是難以絕對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將實踐教學作必要納入才是合理和科學的,但有一定的限度和分寸。

    關於教學質量標準。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學校由於其培養目標、規格和任務有所不同,因而其教學質量標準也有一定差別。時下,我國高等學校在學術定位和類型劃分上,一般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等幾個層次和類型。針對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學校,特別是不同的學科和專業,應有一個與評價對象相適應的質量標準或質量評價標準。本書中提出的理論課程、實驗課程、體育和藝術類等課程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大體上是適應我國目前多數大學開設課程情況的實際和需要的,其具體內容的適應性顯中性,即在高校類型適應上傾向於研究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對此,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的參考價值與意義在於:可以在此質量標準指標類型、體係及要求程度上,做一點合理、科學的調整和修訂工作,即可得到適應本校需要的教學質量標準。高等教育大眾化使高等學校在教育體製、學術標準、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及管理等方麵發生了一係列變化,從而使整個高等教育的結構和類型日趨多樣化。麵對新形勢下的新情況、新需求,需要建立一套適合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如果手頭擁有一個可資參考和借鑒的質量標準或質量評價標準,高校領導、管理層就可以根據本學校的科學定位、主客觀條件、優勢和特點,合理調整和確定本校教學質量標準,在適應自身學校類型、層次和實際的基礎上搞好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爭創辦學一流,再上新的更高的台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