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喬布斯鍥而不舍的努力下,終於找到了可以按他的要求設計電源的人,那就是羅德·霍爾特,這是一個40多歲,煙不離手,多次離婚的流浪漢,剛剛從喬布斯的老雇主阿塔裏公司離職。為了誘使這個難得的人才加入蘋果公司,喬布斯慷慨地向其許諾了一天200美元的薪金,盡管當時蘋果公司總共也沒有多少資金。然而事實證明,喬布斯的識人眼光還是很精準的,霍爾特完全值得蘋果公司付出這麽高昂的報酬,簡直是物超所值。因為在加入蘋果的幾個星期後,霍爾特就開創了一種新的電源設計方向,他大膽地舍棄了原來的那種既笨重又容易發熱的線形設計,代之以一種更加複雜的、重量更輕的、體積更小的、也更容易冷卻的轉化電源。結果,這項設計大大縮小了電腦機箱的體積,也比較接近喬布斯不給計算機安裝風扇的目標,還突破性地轉變了計算機電源的供電方式。“那個電源開關和蘋果II電腦上的邏輯電路板一樣,都是革命性的發明”,喬布斯後來說,“霍爾特並沒有因此得到太多的讚譽,但事實上他應該名垂青史。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電腦上使用的開關電源,都是在盜用霍爾特的設計。”

    此外,在計算機的操作係統上,喬布斯也作了重大的改進。當時,哈佛大學的輟學學生比爾·蓋茨和他的合作夥伴保羅·艾倫共同開發了一種叫做“BASIC”的語言編程係統。他們以500美金裝載一台計算機的價格將該程序賣給計算機的生產商,當然,這個價格也是生產商不得不接受的。蘋果公司喬布斯和沃茲則開發了自己語言編程係統,並把它應用在蘋果II電路板的芯片上,不但免費提供給用戶,同時還可以在開機時自動加載操作係統,避免了浪費時間。果然,這一更加人性化的設計,使得蘋果II一度成為新一代電腦程序員的新寵,一度成為在西雅圖眾多的計算機公司中盈利最多的計算機操作平台。

    “有誰會在意計算機內部的零件是怎麽設計的呢?”喬布斯回答道:“我會。”前麵說過,喬布斯是一個極端的完美主義者,據說,在他的臥室裏甚至找不到包括床在內的任何家具,就因為他的完美主義使他很難找到一件完全符合自己品味的家具,所以幹脆就寧缺毋濫。在喬布斯的觀念中,追求完美就意味著不能放過產品上的任何一個細節,即使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工藝也務必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在蘋果II內部電路板設計的過程中,他對細節的追求就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不斷否決了很多電路設計方案,原因是這些方案的線路不夠直。這種激情在為蘋果公司製造出更加完美產品的同時,還有一個意料之外的作用,那就是喬布斯更加放縱了自己原本就很強烈的控製欲,進而使沃茲在蘋果公司影響力和話語權逐漸下降,沃茲和喬布斯之間的分歧也更加嚴重。

    盡管喬布斯和沃茲都屬於才智超群的天才人物,而且一直以來的配合都很完美,但是對於蘋果這種潛力巨大但底子薄弱的新興公司來說,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僅僅依靠喬布斯和沃茲兩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即使他們的配合完美到天衣無縫的地步也同樣無濟於事,他們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合作夥伴。1976年年末,蘋果電腦公司新的產品——蘋果II上市前所麵臨的一係列困難使解決這一問題的要求更加迫切。因為當時蘋果公司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計算機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首先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其次還需要有維護客戶關係和進行廣告宣傳方麵的專業人士幫助,這些條件正是蘋果公司所欠缺的,也是喬布斯和沃茲急切需求的。

    就喬布斯而言,他既想盡快將蘋果II推向市場,又想擴建自己的公司,麵臨著很大的壓力,他深知自己在某些方麵能力有限,所以必須去網羅各種精英人士來加盟自己的公司。喬布斯對自己一手創建的蘋果公司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商人對待自己的商品一樣充滿熱情,就像傳教士在宣講福音時,狂熱分子為實現目標時的那種不計代價的、大無畏的勇氣,還有就是一個剛出生就遭到遺棄的,在窮困中長大的孩子想要獲取成功來證明自己價值的決心和意誌。正是由於喬布斯的這種混雜的個性特征,一方麵使他爭取到了許多一流的、忠誠的人才,為他和他的蘋果鋪就了一條成功之路,但另一方麵,這也讓他在公司內外樹立了許多的對手和敵人。

    當蘋果II的原型剛被製造出來時,喬布斯和沃茲就意識到他們可能將以此取得巨大的成功。喬布斯稱讚道:“蘋果II真正飛躍性的發展是它變成了一台真正的成品計算機,而不再是簡單的部件的組合了。蘋果II%是裝配完備的,有自己的機箱和鍵盤,買回來後,坐下來就能使用,再也沒有必要去搜集蘋果II的硬件,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產品了。”遺憾的是,當時的蘋果公司沒有實現成功所需要的資金。製造一台蘋果II的成本就需要幾百美金,顯然,成套地生產蘋果II的前提條件是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對於當時初出茅廬的喬布斯和沃茲來說是絕對無法承擔的,走投無路之下,他們甚至考慮將公司的股權出售給一些大公司,自己則退出前台,做個富貴閑人。他們先是找到喬布斯的前雇主阿塔裏公司,但是喬布斯的個人衛生狀況使該公司的總裁非常厭惡,被拒之門外,如今以蘋果公司那強勁的發展勢頭在該公司總裁想來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吧。另一家電腦公司康美達倒是對蘋果II很感興趣,但是卻不能接受喬布斯的出售價格,認為與其花費十萬美元買下蘋果公司,還不如研發自己的電腦更加省錢,目光短淺的他們明顯沒有認識到蘋果II的真正價值,因此同樣和後來幾乎開創了一個時代的蘋果II失之交臂了。我們試想一下,假如當初該公司答應了喬布斯的要求,買下蘋果公司,讓喬布斯和沃茲成為他們的職員,那麽喬布斯和沃茲在之後安逸的日子裏還能做些什麽呢?幸好,曆史從來不能假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