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陝北民歌將移情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當地特有的實物(如羊肚子手巾、小棉襖、黃土、窯洞、旱煙袋、米酒、油糕、簸箕、蛤蟆、鴨子、毛驢、騾子等)在歌中便成為與主體本身發生同情和共鳴的事物。這些事物都是與陝北人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景物、特產、裝束,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陝北所特有的風情。

    在陝北民歌《走西口》中,有這樣的歌詞“想哥哥想得見不上麵,口含冰糖也像苦黃連。”這句歌詞寄托了妹妹(妻子)對哥哥(丈夫)無盡的思念,由於“走西口”的人一去幾年不歸,家裏的妻子想起丈夫時,或手搖紡車邊搖邊唱,或立於門前低吟淺唱。妻子用“冰糖”和“黃連”兩個在味覺上截然相反的實物作對比,突出了一種像黃連一樣苦楚的相思情,此時妻子的感情與黃連發生了共鳴和同情。這正是佛列德裏希·費肖爾審美的象征作用中的第二級,寓言所用的象征作用,人有意識的把有類似點的兩件東西聯係在一起,這種聯係是比較清楚的,從形象(黃連)就可以認出觀念(思夫之情)。“大河沒水養不住魚,妹子離不開哥哥你。”在這句歌詞中,審美的移情作用由主觀與客觀的對立關係變成統一關係。妹妹思念哥哥與河中沒水養不住魚本無任何聯係,但移情作用使二者變成一個統一體,哥哥就成為河中的水,而妹妹就像水中的魚。在立普斯的觀點中,“自我和對象既已成為一體,我們就不能說審美活動中所欣賞的隻是對象或隻是自我,而是既是對象又是自我的統一體。”

    陝北民歌《想你實想你》,也是一首抒發相思之情的歌曲,歌詞“想你想你實想你,渾身上下都想你;頭發梢梢想你呀,紅毛頭繩難掙呀;腦瓜皮皮想你呀,榆林梳子難梳呀;眼睫毛毛想你呀,白天黑夜難閉呀;眼睛仁仁想你呀,淚水顆顆難收呀;舌頭尖尖想你呀,酸甜苦辣難嚐呀;”內容樸實,語言寫的淳樸、自然,字裏行間透露著對戀人的思念。把沒有思想、情感、意誌的人體器官(頭發梢、腦瓜皮、眼睫毛、眼睛仁、舌頭尖)作為與主體的感覺、思想、意誌發生共鳴的實物。“紅毛頭繩難掙、榆林梳子難梳、白天黑夜難閉、淚水顆顆難收、酸甜苦辣難嚐”這五件難做的事都是主人公思念的具體體現,將自己轉化為頭發、腦瓜皮、睫毛、眼睛、舌頭;將思念轉化為五件難做的事(紅毛頭繩難掙、榆林梳子難梳、白天黑夜難閉、淚水顆顆難收、酸甜苦辣難嚐)。通過這種移情現象托事於物,巧妙而徹底的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