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玨山景區的東南2公裏處,有一段迷人的丹河峽穀,叫做蘊月灣。

玨山自古以賞月為名,這段峽穀居於玨山東南,為蘊月之地,故名蘊月灣。

沿月波小徑拾級而下,一路走來,野花芬芳,藏匿於綠樹間的清風亭若隱若現。佇立清風亭外,忽覺東西南北皆有清風徐來。時值春日,臉頰或有涼爽之感,還有微暖之意,不禁想起“吹麵不寒楊柳風”的詩句。

前行不遠,便聽到濤濤的丹河流水聲。腳步越是前行,水聲越是加大,峽穀也越是幽深。行至穀底,眼界豁然開朗,潺潺流水現於眼前,奇鬆、怪石、垂柳、毛竹灑落於河灘,偶有溪流從石縫間流出,彎身掬一捧水,送至口中長籲一氣,體味沁人心脾之感。跨河有天石、曲水二橋,天石取義天落巨石,連索為橋。過曲水橋,月觴亭中小憩,臥於美人靠,閉目之外濤聲不絕,樹枝闌珊間有“臥濤”二字,實為錦上添花、天作意境。

上步月棧道,河水平緩如鏡,遙想月圓之夜,月影河中,月隨步動,步隨月行,步步生月,此等仙境也應在天宮。須在夏日,跣足於河中,或溯流而上,或沿河而下,三五成群,打水嬉戲,兒時樂趣追憶於此。蘊月灣賦者為我市詩詞前輩柏老夫子所撰,書法大家李氏家琪所書,均體現當地詩詞、書法之巔峰佳作,必將傳之於後世。蘊月灣賦全文三百餘字,摩崖刊刻於數百平方的巨型石壁之上,鎏金大字一尺見方,為國內罕見的巨型摩崖石刻。

觀賦後,沿月華小徑逐級而上登至穀頂,回望蘊月灣,群山蒼茫,殘陽如血,丹河似金色的飄帶沿東南而去……

作者:何向峰

地址:山西澤州玨山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