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景致,莫過山水二字。靈山秀水,自古以來為人所愛。神州大地名山勝景可謂多矣,但不知怎的,在我的心頭都如過目煙雲,隻有家鄉那默默無聞的太行山時時讓我夢魂縈繞,難以忘懷。

    說來有趣。小時候愛聽古,每次和爺爺上山放羊,就會纏著爺爺給講古。而僅僅念過幾天私塾的爺爺給我講的第一個“古”就是“愚公移山”,當時就對這座日日挖也挖不透的太行山產生了極大好奇,更對那位堅持挖山不止的“愚公”心生敬意。就問爺爺這座太行山在哪裏。爺爺笑著拍著我的小腦瓜說,我們住的這就是太行山啊。我前後左右瞧瞧,山巒起伏,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心裏想,這太行山也太大了,那位愚公爺爺如果沒有神仙的幫忙,恐怕是祖祖輩輩也挖不開擋在門前的這座大山。

    及至長大後,又讀到了“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等故事,加上兒時就聽到的“愚公移山”,老師說,中國古代的這“四大傳說”都發生在我們所在的太行山,更是激起了我的興趣。從那時起在心裏就萌發了一個念頭:長大後一定要親臨這些傳說的發生之地,追尋曆史,感受精神。

    參加工作後,我曾利用出差的機會到過“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新疆天山,上過“兼葭浙瀝含秋霧,桔柚玲瓏透夕陽”的南嶽衡山,攀過“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的西嶽華山,遊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這些大山雖然各具特色,但卻少了厚重。對於近在咫尺,古人很少提及的太行山,卻一直沒有深入。它真正的內涵是什麽?忽然想起了兒時爺爺講的“古”,想起了中學時就讀到的那些美麗傳說,拜謁太行山的心情愈來愈迫切。

    去年十月,這個多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正值長假期間,我們幾個朋友決定來個“太行小行”,驅車先至太行山的腹地——長治,然後向南而行。第一站就是武鄉八路軍紀念館。雖然這段壯美的曆史早已爛熟於胸,但等我們看到那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曆史文物和一幅幅抗日救國的圖畫時,平靜的心裏頓時泛起巨大波濤,久久不能平靜。是的,這個被譽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太行山,自古以來演繹了多少英雄史詩,成就了多少英雄之夢?特別是這場八年抗戰,有多少人仁人誌士在這裏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進入太行大峽穀時,我們更為這裏的絕美風光而驚詫,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奇險結合,巧奪天工,珠聯璧合,相映成趣。一切的一切,絲毫不遜色於那些名山大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