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太行山是一幅瑰麗的風景畫,更是一部厚重的史書。

    有時候,閉著眼睛,都能夠感受到太行山瀑布的壯觀氣勢。兩山之間,蔥綠色的崖壁上,猶如陡然拋下的巨大白練,一落千丈,那震懾人心雷霆般的轟鳴聲,那隨著氣流撲麵而來的涼絲絲的水霧,瀑布下蕩著微波的碧潭,奇石間飛濺的流泉,都清晰地複製在我的心裏。

    太行山峽穀裏的植被是那樣的舒展、青翠,以至於紫紅的花間不斷地飛來蹁躚的蝴蝶。高處連綿蒼鬱的煙山,籠罩著神秘;攀爬跳躍的獼猴群正在枝頭回眸,稍不留神,興許它們會向你悄然靠近,敏捷地搶走你手中的美食而逃之夭夭。

    幾十裏的刀削懸崖,穀深萬丈,就連飛鳥都不搭窩的地方,太行兒女與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比肩,鑿出了錫崖溝掛壁公路,把太行精神雕刻為永恒。

    太行山是那樣的雄壯,棱角岩石勾勒出雄健的力量,磅礴的氣勢禁不住讓人感歎:這山真有氣勢!不愧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太行山的山峰,是那樣的峻拔有勢,霞光下湧動的壯闊雲海行雲走馬。群峰像是雲間遊動的仙女,美輪美奐,多姿而曼妙。

    我常常在回憶的遐思中陶醉,更喜歡在這陶醉的風光中聆聽太行山的故事。

    有一次,我們幾個遊人登上了王莽嶺,正在欣賞夢幻般的旖旎風光,一位老者突然發問:“你知道太行山的來曆嗎?”我茫然地搖搖頭。這位老者說:太行山也叫五行山、盤古山、王母山、女媧山。《淮南子》和《山海經》中說它叫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誌》說它是母山;《太平寰宇記》說它是皇母山、女媧山。五行山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盤古的父親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母親是五行中的“土,金木水火土的結合,才孕育了盤古。”他又說:“《神農架》裏講‘陰陽五行才聚化,盤古懷在地中央,懷了一萬八千年,地上才有盤古皇’。盤古開天地前,就有了太行山,盤古開天地後,才有了太行山的壁立千仞,萬壑縱橫。太行山有很多美麗的傳說。神農嚐百草、女媧煉石、後羿射九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然後豎起大拇指自豪地說,太行山是古代人類文明的華章,是中華民族無畏無私的博大胸懷!我問,您老是哪裏人,老人自信地說:我是太行山人!我喜歡太行山如同喜歡生命,我愛太行山,更愛太行山的曆史。談笑間,我們走在下山的道路上,老人滔滔不絕,盡言太行山曆史。

    太行山有著獨特的地理結構,北部和南部山勢巍峨,層巒疊嶂,峰回路轉,用1500米左右的高度,雄踞在祖國的東方。北端最高峰為河北的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太行山脈山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西高原的河流從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沁河、拒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山中溝壑縱橫,遍布峽穀,雄關漫漫。峽穀之中地勢奇險,風景秀麗。綠鬆染崖畔,飛瀑濺碧潭。危岩造奇勢,詭異多雄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