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等待是你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唯一信念,那此刻的我,是不是應該沿著你布滿歲月侵蝕紋理的寬廣脊背,攀上你的製高點,對著華夏河山訴說我對你虔誠的膜拜。若記憶還在,你可知,你在我心底早已植根且萌芽生長。這千年的記憶,隻為你那遺世獨立的容顏。

    獨立曠野,青色山麓沉寂不語;巍巍太行,橫跨四省,連綿八百裏,壁立千仞。你可知道,你的存在對於華夏民族的意義,就如黃河、長江之於這個民族的意義。在你的身側,黃河蜿蜒,波瀾壯闊,千年的山,千年的水,歲月流逝,你的堅毅卻永不曾變。你是人類的生命之山,是中華英雄之山,是華夏絕美之山。

    千年的矗立,靜靜麵對所有的悲哀和困頓。曆史沉浮,滄海桑田,在太行山脈絡清晰的紋理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民族,它承載了太多的苦難,經曆了太多的艱難。從遠古到現今,它與太多的無奈抗爭著,一如巍然而立的太行山。然而每次的苦厄都未曾使它畏懼,它在這座高高矗立著的山脈的注視中一步一步,從遠古蒙蒙的霧靄中緩緩走來。我一直因它而感動著,那種感動,我欲說還休。

    而太行山,它亦承載著數千年來無數人無數的希望,和它有關的古老傳說,那些關於它的詩詞,在曆史的沉浮中變得更加深刻。而它,也隻在華夏民族的延續中才呈現出如此頑強而絢爛的生命。不管我離它多麽遙遠,不管這距離多麽無堅不摧地存在著,麵對它的巍峨,我堅信,所有華夏兒女都會在心中生出幾分豪情,些許感慨。它曾是精神的家園,曾經那麽長久地占據著整個華夏民族的重心,像是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所到之處,皆會引起一陣澎湃。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女媧補天的故事就發生在巍巍而立的太行山下。若相信神話,那麽人類的起源也與這座起伏著的山脈有著很深的淵源呢。愚公移山的故事亦是華夏人心中的一個信念,這信念在,人心就不老,天地便永存。當後羿站在太行山的最高處,高舉彎弓射下多餘的太陽之後,他或許還不知他腳下的這座山脈以後將以怎樣的存在影響著他的後世子孫。想來昔日荊軻易水一別,太行山不語,隻是因壯士一去不回兮而緘默了吧?

    此時此刻,在我腦海裏閃現的是第五屆新概念一等獎劉衛東的那篇參賽作品《懷念銅》,他寫道,懷念銅,一唱三歎,欲說還休。而我此刻,想象著記憶裏的那座山脈,亦是一唱三歎,欲說還休。是的,它是精神的歸宿,守著民間的福祉和千秋的風水,精神,韌性。如青銅一般,它亦是母語的象征,劉衛東如是說,你企圖通過旅行和NIKE去接近這種本質,是對母語的誤解。太行山,生於憂患,沐風櫛雨,千年守護著內心的堅守。我們隻有讓自己的心與它達成共識,發出共鳴,琴瑟相通,才能從本質上來認知它、感受它,才能因它而生出另一種感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