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身體底子好還是因為軍中護士的護理水平高,馬日磾恢複得比預期的要好,撞出來的瘀青還沒有完全消退,精神卻好了很多。他派人通知孫策,可以傳詔了。

    孫策很快就趕來了,一進中庭門就提起衣擺,大步流星地來到馬日磾麵前,躬身一拜。“馬公安好,早就聽伯喈先生提起你們在東觀著書的事,今總算見到你了。”

    聽到老友蔡邕的名字,馬日磾心情大好。他和蔡邕通過信,知道蔡邕現在過得自在,不僅衣食無憂,而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矢誌在餘生之年過成一部史書。著史不是易事,當初他們在東觀編著《東觀漢紀》時,有朝廷的支持,花了那麽多的心血都沒能完工,蔡邕被流放朔方後就基本停滯了。現在蔡邕在孫策的全力支持下重啟這項大業,將來能名垂青史,馬日磾等人心裏既欣慰又羨慕。

    “蔡伯喈能完成平生夙願,將軍有功。”

    “哈哈,馬公過獎了。”孫策連連擺手。“我們父子都是武夫,寫不了文章,但是我們可以為你們保駕護航,不讓人來打擾你們,也算是略盡綿薄之力。功勞不敢當,身為武者,上佐明君,為國之爪牙,下佑萬民,為國之藩籬,這是我們的職,要不然國家花費那麽多錢糧養兵又為了什麽呢。”

    “得好,得好。”馬日磾撫著胡須,略加品味,忍不住讚了一聲,重新打量著麵前的少年。他身為文士,又剛剛經過董卓之亂,對武饒確談不上什麽好感,總覺得他們就是禍亂之源,聽了孫策這句話,感慨不已。如果武人都有孫策這樣的覺悟,下何至於此?“怪不得蔡伯喈與將軍一見便不肯再回長安,我現在算是明白了。”

    孫策笑道:“馬公如果不想回長安,我也歡迎啊。有馬公相助,伯喈先生著史會更加順利。”

    馬日磾笑了起來。孫策比孫堅會話,這幾句話都到了他的心坎上,即使知道自己不能留下,心裏也暖洋洋的,頗有些心動,雙方第一次見麵的生疏也在這幾句話中不知不覺的化解。怪不得他能在短短幾年內割據三州,逼得袁紹提前與他決戰。這年輕人不簡單啊。馬日磾又看看陪孫策來的馬超,明白了馬超的那些改變源自何處。在孫策身邊,馬超受益匪淺。

    馬日磾的態度也變得隨和起來,不像是傳詔的大臣,倒像是長者對自家子弟話。“將軍,我這次來,有一個消息帶給你,與蔡伯喈修史相關的。”

    孫策眼珠一轉,心中一動,臉上的笑意又濃了幾分。“馬公是有福之人,想必是好消息。”

    馬日磾被逗得心花怒放,臉上的皺紋都淺了些。“將軍還記得你和趙子柔(趙溫)過的事嗎?”

    孫策連連點頭。“記得,記得。趙公起程的時候,我還特地跟他了這事,請他在陛下麵前美言,盡力促在此事。怎麽,陛下準了?”

    馬日磾點點頭。“你運糧入關,緩解關中災情,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又接收了關中數十萬災民。”馬日磾著,下意識地看了孫策一眼。關中大旱,百姓外逃,有大半去了南陽,朝廷因此大傷元氣。可是孫策卻一臉平靜,一副都是我應該做的模樣,一點也看不出挖了朝廷牆角的得意。馬日磾都搞不清是不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孫策想得太壞了。“陛下非常滿意,你是為國之棟梁,所提要求雖有逾禮之嫌,卻是一片至誠。當此國家危急之際,存亡之秋,連陛下都要遷都關中以避災人禍,那些秘書暫放在襄陽未嚐不是一個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