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和掠地通常聯係在一起。攻城是指攻擊城池,掠地則是指控製周邊地區,收集作戰需要的物資,包括糧食、草料、柴薪等,有時候還要征發百姓作為力夫,提供勞役,甚至強迫當地百姓參與作戰。

    這些本來都是輔助部隊幹的活,攻城的作戰部隊是核心,所以孫堅攻城、孫策掠地的分配方案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問題,至少給孫堅保留了臉麵。可是著眼於整個計劃,攻任城隻是其中一個步驟,真正的關鍵在昌邑,孫策就成了主導者。孫堅主動要求攻城,就是以方麵之將自居,奉他的將令行事。

    辛苦經營了兩年,經過幾次磨合,父子倆默契的完成了交接。

    山陽有十城,但山陽的範圍並不大,與吳郡相比,麵積不到吳郡的六分之一,人口卻相差無幾,是典型的人口密集之地,縣與縣之間的距離都很近,平均隻有五六十裏。

    孫策的計劃做得很謹慎,但他的做法很很張揚,刻意顯示自己的誌滿意得,誘袁譚出擊。由孫堅率領主力兩萬人攻擊任城的同時,他率領三千步騎一路挺進到東緍,將亢父、金鄉、方與、防東諸縣全部收入囊中,偵察的遊騎直到昌邑城下。

    漢製,太守掌兵,除了郡治之外的普通縣城通常沒有正式的郡兵保護,情況緊急時隻能征召縣中百姓守城。漢代民間可以擁有武器,刀盾弓箭之類的常用武器則不必,隻要你願意,家家戶戶都可以擁有,即使是輕弩這樣的武器也不禁百姓持有,隻是力道有限製,比如三石弩就算是軍用弩,普通百姓不能持櫻負責當地保安的裏長、亭長也擁有武器,情況緊急時,他們會被召集起來,充當守衛力量。

    但這些人畢竟不是訓練有素的野戰部隊,加之東漢取消了都試製度後,民間習武之風不強,偶爾對付幾個盜賊還可以,遇到孫策率領的三千步騎這樣的精銳,除了郡治昌邑或者湖陸之類要塞,普通縣城隻能投降,抵抗隻會遭致殘酷的報複。孫家父子惡名在外,沒有實力的人還是別惹他們為好。

    每到一地,孫策都會拜訪當地的豪強,上門化緣,索取糧草、酒肉,源源不斷的送往任城,供應大軍。識相的賓主盡歡,不識相的立刻下令攻擊,所擊輒破,抄沒家產,奴役男女。他這麽做,一方麵實現了就地解決物資供應,減輕了後勤補給的負擔,一方麵給袁譚、袁遺增加了輿論壓力。身為山陽太守,袁遺有責任出兵驅逐孫策,保護當地百姓。身為兗州刺史,袁譚被人逼到州治城外還不敢出擊,不僅山陽本地人會對他失望,其他各郡國也會對他失去信心。

    如果政令不能出昌邑城,誰還認他們這個山陽太守、兗州刺史?山陽作為郡治,並不在山陽中心,而是偏居西側,當孫策進駐東緍、金鄉後,昌邑就被隔在一隅,實際上成了孤城。以當前形勢而言,如果孫策不走,就算不取昌邑城,袁譚也失去了對山陽和任城的實際控製。

    袁譚壓力大增,他不僅要麵對孫策隨時可能攻城的實際壓力,還要麵對無形的精神壓力,消息連續不斷的傳來,但沒有一個是好消息。不是向他求援的,就是告訴他孫策又劫了哪家,或者哪家簞食壺漿,熱情迎接孫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