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宛城講武堂。

    周瑜戴著幅巾,一身月白色的長衫,腰間紮著由素色革帶,長身玉立,配上他俊朗的麵容,清澈的嗓章,賞心悅目。他在堂上緩緩走動,口若懸河地講解前年冬的那場戰事。他手裏握著一柄白玉如意,不時的敲打一下手心,以助語氣。

    學子們濟濟一堂,不僅堂上堂下坐得整整齊齊,廊下也站滿了人,連院牆上都趴了一圈,無數雙眼睛跟著周瑜移動,卻沒有人一個話,一個個屏住呼吸,生怕少聽一個字。

    “這場戰事雖然已經過去,還是有值得我們細細品析的地方,有一點我想提醒諸君,指揮作戰不是對弈,意外時有發生,當時的選擇未必是最好的選擇,甚至可能是錯誤的選擇。我們研習戰例時一定要有質疑的精神,不能認為名將的決定就一定是對的,奉為圭臬,不敢有所改變。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算研習再多的戰例也無濟於事。故兵法雲:兵無常形,當因地製宜,法其所法,方可百戰不殆。”

    話音未落,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安靜的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無數學子擁了上來,圍住周瑜,有的向他講教,有的想請他簽名,有的純粹就是想在他身邊多站一會兒,近距離地看看這位少年成名的美周郎。

    尹端坐在後堂,看著前麵熱鬧,撫著胡須笑道:“公瑾一來,我這講武堂就是最熱鬧的地方。可惜他馬上就要出征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來,講武堂又冷清了。”

    荀攸笑道:“尹公笑了,講武堂的學子越來越多,周將軍是看尹公忙不過來,擔心尹公太累了,這才前來幫幫忙,為尹公分憂。人情好新鮮,他偶爾來一趟,自然新鮮,若論培育的人才,尹公當執牛耳。有了講武堂的弟子為中堅,我們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對手都有戰而勝之的信心。”

    尹端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當初孫策請他出山,讓他擔任講武堂祭酒的時候,他還有些不樂意,現在想想,這簡直是最適合他的職務,既不勞累又名利雙收。能在垂暮之年擁有這樣的成就,他死而無憾。

    “唉,若非南征事大,我是想留你們幾的。”尹端撫著雪白的胡須,一雙老眼炯炯有神,透著不出的喜悅,卻又閃動著一絲言外之意。

    荀攸含笑道:“尹公靜極思動,是想去汝南看看外重孫吧?”

    尹端哈哈大笑。“公達聰明,一語中的。”

    “尹公還是等一等吧。百日之內,新生兒不宜見外人。尹夫人就尹公一個親人,孫將軍疼受尹夫人,百日時一定會派人來請,到時候周將軍應該也已經回來了,又多一些戰例可講,為尹公代幾個月課不成問題,到時候尹公在平輿多住些日子。”

    尹端連連點頭。“公達所言有理,那我就耐心等一等吧。”

    周瑜進來,和尹端了幾句閑話,商量了一些事務,便起身告辭。荀攸與他一起出門,將尹端想去平輿看孫女、重外孫的事了一下。周瑜忽然心中一動。他由尹端想到了蔡邕,蔡邕也有好幾個月沒看到蔡琰了,也許這次應該把蔡琰帶到襄陽,讓他們父女相聚一段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