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改造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張昭沒有一口否決,已經超出孫策的預料。他想來想去,覺得可能還是自己對儒學成見太深,有意無意的把漢魏儒學當作了明清儒學。雖然都是儒學,區別還是很大的,這時候的儒學還沒有固步自封,還能自我革新,對儒學的批判大多也是來自儒門內部。

    有必要和張昭保持接觸,加深了解。儒門需要革新,自己也有一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需要革新。他之前一直覺得儒學保守,反對技術創新,聽了張昭的話才知道漢儒並不完全排斥技術革新,他們反對的隻是奇技淫巧,而被後世很多人推崇的道家更像反智主義。道門喪失統治哲學的地位不是因為儒門太強大,而是道門本來就不適合作為統治哲學,被後人稱頌的黃老之道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完美。

    孫策給張昭留下充裕的思考時間。他是這個時代的精英代表,又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隻給方向對了,完全可以做出更大的成就。

    孫策和張昭溝通了一些如何對付汝南世家的事。劉備沒能完成任務,他需要另想辦法,袁權與許氏兄弟的夫人進行溝通隻是一方麵,張昭身為汝南太守也要有所行動。孫策坦然的解釋了自己的目的,與世家爭鬥,不僅僅是需要錢糧,雖然他現在的確需要大量的錢糧,但他考慮得更多的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土地兼並是痼疾,不解決這個問題,社會矛盾不可能緩解,太平也必然是一句空話。

    上升到道義高度,張昭非常理解孫策的決定,他提出了一個建議:恢複鹽鐵專賣。

    漢代在很長時間內實行鹽鐵專賣。鐵是農具、兵器的重要原料,也是生活必須品,鹽更是一日不可離,鹽、鐵又需要大量人口的統一協作,不是一家一戶能夠解決的,控製了鹽鐵就是控製了財源。可是到東漢,因為豪強地主的實力坐大,鐵專賣已經放開,鹽還保持著專賣製度,卻也受豪強影響,販賣私鹽的豪強更是大有人在,真正受影響的隻是無權無勢的民。

    要實行鹽鐵專賣,必須要以強有力的政府控製,特別是控製鹽鐵的來源,否則實行鹽鐵專賣就是一句空話。豫州沒有鹽礦,也沒有大型鐵礦,鹽鐵全靠外地輸入,現在孫策控製著南陽鐵官,又與麋竺聯手,引海鹽入豫州,擁有資源上的優勢,在穩定了外部形勢後,有恢複鹽鐵專賣的條件。

    恢複鹽鐵專賣首先沒有道義上的困難。這本來就是漢家製度,隻是一時廢棄或者鬆弛,現在非常時期,予以恢複,名正言順。其次有重大利好。恢複鐵專賣可以控製兵器泛濫,遏製私人部曲的實力,恢複鹽專賣可以迫使豪強交出隱匿人口,符合儒家強幹弱枝的觀念。如果按照登計的人口發放食鹽配額,普通民不受影響,隱匿了大量人口的豪強卻會麵臨巨大的缺口。最後當然是收入,控製了鹽鐵專賣,就是控製了一個穩定的財源,可以大大緩解當前的財政困局。

    孫策大喜,覺得張昭這個辦法可校他倒不怎麽看中鹽鐵專賣帶來的稅賦——官賣的結果必然是價高質次,隨意加價——而是看中鹽鐵專賣能夠迫使豪強交出隱匿人口。相比於鹽鐵帶來的稅賦,這些才是大宗收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