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收到消息,經過一番爭吵和博弈,子同意了王允的建議,獎賞軍功,拜曹操為鎮東將軍,仍領司隸校尉,主持長安軍事,招募流民為兵。遷征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拜馬騰為征西將軍,駐郿縣。韓遂為鎮西將軍,駐武功。二人皆歸皇甫嵩節製。

    在桓典、丁衝等饒運作下,王允拜孫堅為征東將軍,領豫州牧,由太尉朱儁節製。孫策為討逆將軍,周瑜為建威將軍,統兵西行入長安,拱衛子,歸曹操節製。

    因為袁術生父袁逢、長兄袁基已死,追認袁術嗣袁逢之安國亭侯爵,增邑三百戶,以示慰勉。袁術已死,諡曰宣武,由其子袁耀嗣爵。

    詔書已經發出,但長安亂成一團,又有西涼兵作亂,驛亭的功能基本癱瘓,驛馬不全,還不如郭嘉的細作來得快。

    看完消息,孫策注意到呂布被忽略了,牛輔等人也被忽略了,朝廷也沒有認可他對南陽郡的控製。

    不過他並不在乎這些。不管朝廷承認不承認,南陽都是他的,沒人能搶走。對於詔書,現在就是取有精華,棄其糟粕。將軍印綬收下,該占的繼續占著,派兵去長安,聽曹操節製?簡直是個笑話。那手下敗將做了鎮東將軍,老子才是雜號將軍,還要聽他節製?瞎了你的狗眼。

    不過,討逆將軍很耳熟啊,可不就是曆史上孫策的官職嘛。

    將張紘迎回大營的路上,孫策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通報給張紘,既是表示信任,也是麵試。張紘考他,他也要考考張紘,禮尚往來嘛。他知道張紘是人才,而且忠心無虞,但曆史記載畢竟粗略,隻能看到他提醒孫策謹慎、勸阻孫權突陣、建議孫權建都秣陵這幾件事,他臨終前給孫權的書信也可見他深諳君臣相處之道,可以想見他不是張昭那種名士,但既然要做君臣,多了解一些總是好的。

    況且他這麽隆重的請張紘,難保郭嘉沒想法,讓張紘展示一下能力,也有助於配合。

    張紘顯然心知肚明,他放下帛書,先看了一眼郭嘉。“奉孝想必是掌軍情,臨陣交鋒,算無遺策。”

    郭嘉笑嘻嘻地拱拱手。“先生謬讚,不敢當。我在將軍身邊做一些雜事,偶爾查漏補闕,沒什麽大用。”

    “如果你沒什麽大用,卻能擔任軍祭酒,那我就要懷疑將軍的用人了。”張紘開了個玩笑,緩和了一下氣氛。“但凡斷案,一要通曉人情,探知真偽;二要精於勘查,走訪四鄰。善於斷案者少,能斷案數十年而無誤者更是罕見,絕不僅僅是通曉律令就可以的。陽翟郭家以杜律傳家,你幼承家學,必然精於揣測人心,又擅長收集信息,能從蛛絲馬跡中窺透真相,安排細作打探消息應該是你的手筆。”

    郭嘉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隨即再次拱手,不再有一絲輕佻。“先生所言,句句中的。”

    “春秋以降,儒法相繼開宗立派,秦國以法強國,一統下,法家至於鼎盛。可是不過區區十餘年,秦朝便土崩瓦解,何也?”

    孫策靜靜地聽著,並不發表意見。張紘並不是提問,而是闡述他對治道的見解,摻雜著對郭嘉個饒評價,他隻要好好聽著就行了。對於秦以法而亡的論述,他聽得太多了,以後世專家學者評價,見解最高的便是賈誼,後來人不會再超出他的水平。盡管如此,他也想聽聽張紘的論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