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有點傻眼。如果蔡邕都不擅長,誰擅長?“那不行,你不把這事給我解決了不準走。我把你扣在這兒兩年,等你回到南陽,直接抱外孫。”

    蔡邕氣得瞪了孫策一眼。“公瑾又不是你,做不出這樣的事。”他撫著胡須,沉吟片刻。“我倒是有兩個學生能做這事,但是一個未必肯來,一個倒有可能來,但他的人品……我實在不願意推薦給你。”

    “誰啊?”

    “一個叫阮瑀,一個叫路粹,都是陳留人。”

    孫策哦了一聲,倒是明白了蔡邕的難處。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才子,但是有點傲氣,傳曹操召他為官,他都不肯去,逃到山裏,上演了一出燒山求才的戲碼才將他逼出來。即使如此,也是出人不出力,直到曹操大勢已成,他才認了命。

    至於路粹,他在曆史上名聲不顯,很多人不知道他,但真正讀過史書的人卻知道他,他屬於有才無德,被史家刻意忽略的那一類人。孔融被殺和路粹有直接關係。

    “汝南這麽大,難道就沒有合適的人?”

    “有,但是人家不肯來啊。”

    孫策一看蔡邕那戲謔的眼神,就忍不住握緊了拳頭。這老頭不厚道啊,專挑痛處捏。是啊,汝潁名士多,可人家不鳥我啊。可以搶田搶錢,總不能搶人。人搶來了白吃飯,不幹活,有什麽意思。

    我的張紘在哪裏啊。國難思良將,家貧想賢妻,孫策開始想念他原本生命軌跡上的那些文臣謀士了。張紘無疑是最適合幹這活的,可是他人在廣陵,現在就算派人去找也未必來得及,遠水解不了近渴。

    “路粹能來嗎?”

    “如果我寫信給他,有可能。”

    “那你寫兩封信,我派人去請他們,能來更好,不肯來就拉倒,反正也沒什麽損失。”孫策咬咬牙。“萬一能來一個,我也能先應應急。”

    “這可不能應急,沒有人願意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更何況是路粹這種人。不與他打交道便也罷了,傷了他的麵子,反而有可能成仇。”

    孫策哭笑不得,權衡再三。“你讓他來吧,筆杆子在他手上,刀卻在我手上。再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定我能感化他,讓他走上光明大道呢。”

    蔡邕沒話,但那眼神明顯覺得孫策是自欺欺饒胡扯。孫策忽然笑了,自嘲不已,糾結個毛啊,我又不是什麽善人,臭味相投,不定和路粹很談得來。蔡邕倒是個好人,問題是他能幹什麽啊。

    見孫策主意已定,蔡邕倒也沒有推辭,立刻寫了兩封信,分別給阮瑀和路粹。孫策安排人帶著蔡邕的親筆信趕往陳留。蔡邕決定在汝陽再留幾,陳留離汝南很近,大概三百裏左右,快馬急行,五六就能有消息。

    阮瑀、路粹還沒有消息,洛陽的消息先到了。在龐統的建議下,朱儁勉強答應了孫堅的請求,令孫策代行豫州牧,並著廬江、九江兩郡協辦糧草,籌備作戰事宜。

    拿著太尉府的文書,孫策趕往汝南郡治平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