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千真萬確。”蔡琰笑著,挽起周瑜的手臂。“你看看我們的臉色就知道了。這可不是什麽修道有成,而是琴瑟和諧,相由心生。”

    “且!”孫策一甩袖子,大步向前走去。“好一把狗糧,真是猝不及防。”

    ——

    長沙國祠在孫堅祠左側,供奉著第一代長沙王孫權。

    孫權本為長沙王,後改封倭王,又封東瀛王,征戰東瀛陣亡後,其子孫登請求內附。皇太後憐惜兒孫,請示孫策,孫策便改封孫登為長沙王,又追封孫權為長沙王,諡曰桓。

    諡是朝廷擬定的,與孫策本人全無關係。

    第一眼看到這個諡時,孫策也有一種強烈的荒誕福正如孫登出生,孫權向朝廷稟報宗籍時一樣。

    冥冥之中,自有定。

    孫權的靈位兩側,有巫山神女與卑彌呼的靈位。大吳十二年,巫山神女與卑彌呼鬥法,不分勝負,在苦戰一年後,孫權納卑彌呼為妾,因此征服邪馬台,在東瀛立足。

    孫策沒有見過卑彌呼,隻是聽此人很神秘,年齡成謎,有人她很年輕,就是一個花季少女,也有人她是年過半百的老婦,隻是有養生有術,看起來年輕。有人她一直活著,在山裏修校有人她已經死了,隻是葬處神秘,難以尋找。

    總而言之,像極了師道的盧夫人。

    孫權陣亡以後,孫登改封長沙,為孫權立祠,便也為卑彌呼立了一個靈位。

    民間傳言,孫登就是卑彌呼所生,而非巫山神女所生。

    是非真假,沒人能得清楚,即使孫登本人也不清楚。他懂事的時候,巫山神女和卑彌呼都已經不在了,而孫權本人對此誨莫如深,絕口不提。

    好在孫登到達中原時,他的相貌與年輕時的孫權有七八分相似,碧眼的特征非常明顯,可以肯定是孫權的血脈,繼承長沙王的爵位也沒遇到什麽麻煩。

    孫策站在孫權的靈位前,上了香,想著之前的風風雨雨,恩恩怨怨,心中感慨。

    他不知道孫權最後的想法。陣亡於東瀛,算是求仁得仁嗎?

    沒人知道。

    孫策也不知道,但他問心無愧。

    不管怎麽,禪位之後,他也將出海,而且會走得更遠,直到大洋彼岸。

    三十年來,大吳的商船橫絕四海,遍及下,大洋彼岸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之地,相關的信息準備已經相當完善,由麋芳率領的先遣隊已經在五年前登錄那片大陸,築起了城池,大雙、雙被冊封為女王,以她們的姑母——左都護、波斯女王孫尚香為榜樣,指揮著一群意氣風發的華夏俊傑開疆拓土,德化四方。

    “仲謀,你安息吧。”孫策轉頭看向陪侍在側的孫登。“子高,此次一別,我們或許不會再見了。”

    “臣會想念陛下的。”孫登眼睛紅了,吞聲道:“臣雖非陛下之子,卻視陛下如父。陛下遠離,臣隻恨文弱,不能隨侍陛下左右,為陛下前驅。”

    “文有文的好,武有武的妙,你不必介懷。留在中原,你一樣能為孫氏增輝。”孫策笑道:“孫氏不缺名將,缺真正的博士。你要好好努力,為後世子孫做個榜樣,讓他們知道學習也可以強國。你王兄征服東瀛,首功不是武藝精湛、善戰無前的戰士,而是利用地形誘敵的軍師周不疑、建東京城的大匠彭羕。”

    “唯。臣謹遵陛下旨。”孫登抹著眼淚,躬身領命。

    孫策再次回頭看了一眼孫權的靈位,沉吟良久,揚揚手。

    “仲謀,來生再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