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提出了先破曹仁,再攻江州的方案。

    理由有三個:曹仁離開了僰道,可以野戰而勝;江陽離符節不過百餘裏,是去江州路程的三分之一;擊敗曹仁,成都門戶大開,益州腹地唾手可得,可以推行新政,以益州之糧給軍,減少補給困難。

    從兵法上而言,也沒有不取背後之敵,先攻堅城的道理。

    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孫翊與諸葛亮相視而笑。今這個局麵,他們已經有所預料。荀攸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顯然不熟悉——或者不屑於遵從大吳關於軍謀製度的,根本沒有給鄧芝等人討論、發言的機會。

    一旦荀攸隱退,周瑜身邊的軍謀力量會有一個明顯的斷層。這是子一直警惕的,但荀攸顯然沒當回事,而周瑜本人也沒有放在心上。

    諸葛亮欠欠身。“荀君,亮有一疑,還請荀君指教。”

    荀攸微微頜首。“請諸葛軍師直言。”

    “周大都督也好,右都護也罷,將來都是要征伐海外的,在座諸君想來也不甘心解甲歸老,益州不過是演兵之地。如果先取成都,隻剩江州、魚複數縣,萬一曹操主動請降,那可就沒有練兵的機會了,會不會有些可惜?”

    賀齊、祖郎無動於衷,鄧芝等缺日卻是聽到諸葛亮與荀攸問答的,也等著這樣的機會,隻是不敢主動發問,聽得諸葛亮提出這個疑問,立刻投來支持的目光。

    荀攸愣了一下,暗自慚愧。他眼裏隻是戰事,卻忘了戰事隻是手段,鍛煉將領、軍謀才是根本。

    “諸葛軍師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諸葛亮笑道:“亮聞陛下在巫縣,命諸將輪流上陣,與曹操交鋒,兩個多月下來,諸將皆受益匪淺。或者,我們也可以效仿陛下之法,由周大都督和荀君坐鎮中軍,諸將出擊,以夏侯惇、曹仁為礪石,檢驗一下這幾個月的練兵成果,再演練一下諸部協同作戰,取長補短,互相增益。”

    賀齊點頭附和。如此一來,他也有機會像朱桓、紀靈一樣指揮兩三萬饒大戰,而不是隻有本部數千人馬。對一個將領來,能不能指揮萬人甚至萬人以上規模的戰事,這是一個分水嶺,有人可能一輩子也跨不過去。有這樣的機會試試身手,還有周瑜、荀攸在一旁指點、掠陣,當然是再好不過。

    祖郎也表示讚同。雖然他之前做山賊時,也常有指揮幾萬饒機會。可是指揮那些烏合之眾作戰,與指揮訓練有素的吳軍作戰,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周瑜也覺得有道理。孫策讓他指揮這場戰事,本身就有讓孫翊見習的意思。孫翊本身已經是指揮兩三萬人作戰的大將,隻是經驗有限,要他再帶一帶,就像孫策親自指導孫尚香取河東一樣。

    從軍征戰,雖賦很重要,有沒有人指點也大有不同。

    就他自己而言,他也需要這樣的機會來曆練麾下將領,將來遠征竺,不可能每戰都由他自己親自指揮,賀齊、祖郎等人率部獨立作戰是避免不聊事。

    周瑜與荀攸商量了一下,采納了諸葛亮的意見。作戰方案不變,隻是增加了一個練兵的目的,將主要的任務分割給賀齊、祖郎、蔣欽為首的幾名將領,荀彧、諸葛亮則負責指導鄧芝等軍謀按照吳軍作戰準備,強化軍謀的參謀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