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翊出兵一年多,潘濬與蔣欽便是不可或缺的大將,或為前鋒,或為後拒。進攻益州,蔣欽便成了鐵打不動的前鋒,破於禁,取江陽,接連建功,威名日盛。

    潘濬卻連一點油水都沒撈著。

    要不著急,那是騙饒。

    不過潘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經驗還是資曆,都無法與蔣欽相提並論。與蔣欽爭功無疑是自討沒趣。對孫翊來,益州之戰就是練手,將來出征海外,地廣闊,作戰的機會很多,不可因失大。

    所以,他一直很安靜地接受命令,盡可能將每一次任務都完成得盡善盡美,讓孫翊沒有後顧之憂。

    這一次,孫翊前往符節,進攻夏侯惇,就將留守江陽的任務交給了他。

    戰船數量有限,絕大部分都被孫翊帶走了,潘濬手裏隻有幾十條民船,自然無法在江麵上與孟達交戰。不過江陽(今四川瀘州市)地處貴州、益州交界,有不少山地,長江兩岸都是山,水就山勢,接連拐了好幾道彎,江陽城外正是江麵最窄之處。

    潘濬理所當然地在長江兩岸架起了拋石機和重弩。

    剛剛分到了土地的江陽百姓熱情高漲,積極為吳軍提供協助,男子構建陣地,運送物資,女子為將士洗衣、做飯,以便吳軍將士能安心作戰,擊退來擔

    他們都清楚,曹操是依靠世家支持的,如果曹操勝了,以王安為首的四姓八族肯定會翻臉,不僅會將土地奪回去,不定還會加倍報複。

    有了百姓幫助,數日之內,潘濬就在長江兩岸完成了部署,在江麵上架起了幾道浮橋,嚴陣以待。

    孟達本無死戰之意,見潘濬守得嚴密,立刻下令停止前進,命人向曹仁報告,同時不緊不慢地在南岸立陣,試探性進攻南岸的吳軍陣地。

    潘濬沒給他留麵子,迎頭痛擊,殺死殺傷近百人。

    孟達識相的收兵回營,緊守營柵。他知道潘濬求戰之意甚濃,不想成為潘濬功勞簿上的一筆戰功。

    曹仁收到孟達的消息後,率部趕來,查看了形勢後,決定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同時進攻南北兩岸。孟達進攻江南的吳軍陣地,他本人則進攻江北的吳軍大營,力爭盡快收複江陽,增援夏侯惇。

    救兵如救火,曹仁顧不上休息,第二一早就發動了攻擊。

    潘濬據守陣地,寸步不讓。

    ——

    夏侯惇心急如焚。

    吳軍三麵來襲,他分身乏術。

    楊洪趕到後,向夏侯惇匯報了江陽失守的經過,以及諸葛亮與他會麵的事,一五一十,原封不動。夏侯惇聽了,更是頭大。吳軍來勢洶洶,連談判都不想談,一旦遭遇,必然是一場惡戰。

    從雁嶺、江陽兩次戰鬥可以想見,吳軍的戰鬥力極中,非蜀軍可敵,符節縣城比江陽強不到哪兒去,怕是守不住。

    左右權衡之下,他決定放棄符節,收縮兵力,退守江州。

    江州(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門戶,是平原與山地的轉換處。江州向東,以山地為主。江州向西,則以平原、丘陵為主。曹操在魚複作戰,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區,再無回旋餘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