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臨陣換將,讓曹操意識到自己處境不妙,前途堪憂。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不到萬不得己,一般不會這麽做。孫策分明是勝劵在握,拿他當磨刀的礪石用,錘煉諸將。

    摩嶺成了中軍諸將的演武場,就像整個益州是左右都護和幾個大都督的演武場一樣。

    近二十萬大軍三麵圍攻,這擺明了就是要仗勢欺人,以下十二州的實力碾壓益州。孫策固然有壓力,要麵對不少非議,但相比於他,孫策也僅僅是有壓力而已。

    別下十二州,僅是荊州的經濟實力就足以碾壓益州。荊州世家支撐不住,孫策還可以讓豫州、揚州分擔一部分,他卻找不到更多的人來提供錢糧物資,隻有現在的這麽多。

    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解決問題,最先支撐不住的肯定是他,而不是孫策。

    法正也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些惱羞成怒。

    如果真如曹操所擔心的那樣,那隻能明一個問題:從一開始,他就誤判了雙方實力。孫策利用他的誤判,輕取巫縣,直接將戰線推進到摩嶺,讓他們退無可退。

    若非有意誘敵,拖住孫策,巫縣、牛馬嶺怎麽可能那麽輕易失守。

    如巫縣在手,形勢對蜀軍要有利得多。

    可惜沒有如果。

    一想到這些,法正就有一種要吐血的強烈衝動。

    就在這時,廖立來到摩嶺,帶來一個消息。孫策的壓力也不,初步決定在半年內解決益州。如果不能達成目標,就停止進攻,暫時休兵。

    聽到這個消息,曹操和法正開始還有些懷疑,會不會是孫策故布疑陣。畢竟廖立已經暴露了,孫權又因傷返回長沙,廖立無法打聽到機密,要麽道聽途,要麽是孫策故意通過他散布假消息。

    很快,辛評、秦宓也送來消息,荊楚大族齊聚嶽麓書院,也在討論這個問題。雖還沒有定是半年還是一年,但時間肯定不會長。從各種跡象分析,半年的可能性比較大。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吳軍兵製與以往不同,開支太大。不管是軍械還是軍餉,或者是家屬的安置,吳軍的標準都絕非蜀軍能比,一個吳軍將士的開支都數倍於蜀軍,二十萬大軍一年的開支接近四百億,已經超過了每年的收入,肯定支持不了太久。

    換句話,吳軍之所以戰鬥力強,是因為每一個吳軍將士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這一點,曹操、法正深有體會。別的不,吳軍射出的每一支箭都要比蜀軍的好,比蜀軍的貴,那可全是錢。

    曹操與法正反複權衡,又與幾個重要諸將通氣,最後還是決定再堅持一下。益州的壓力雖然大,半年還是能支撐的。如果半年之後,孫策力盡退兵,很快就能迎來秋收,益州就可以喘過這口氣。

    當然,如果能主動擊敗孫策,甚至重創孫策,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個念頭在很多人心頭盤旋,卻沒人出口。畢竟這一個多月的戰鬥就在眼前,吳軍的攻擊太犀利,他們守得太辛苦,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自信到可以主動出擊,還能擊敗吳軍,隻會被別人笑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