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有本部中軍將士五千,又接管了長沙郡國兵、沈彌、李異等饒降卒,總兵力有一萬兩千多人,與嶺上防守的蜀軍兵力大致相當。

    婁發在牛馬嶺之戰中被俘,生死不明。沈彌被孫權連累,意外戰死。幾名降將隻剩下李異一人,多少也有些不安。朱桓到任後,與李異交換了意見,讓他暫時撤回牛馬嶺休整。

    至於沈彌殘部和孫權留下的長沙郡國兵,朱桓進行了整頓。從自己的親衛營中挑出一百多人,到各營擔任都尉、曲軍侯等中下層軍官。又根據之前的軍功記錄,對原本立了戰功,卻還沒得及嘉獎、提拔的將領進行流整,該提拔的提拔,該嘉獎的嘉獎。

    寇英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原本隻是一個樓船都尉,指揮兩艘樓船作戰。幾個月前的水戰時,他率部擊敗李異、謝旌,卻也付出了不的代價,未能全勝。又因出言不遜,惹惱了孫權。孫權勉強氣消之後,也隻是賞了他一些財物,卻沒有升他的官。半個月前,他奉命棄舟登陸,奔襲牛馬嶺之後,牽製了黃權的兵力,卻沒有斬首之功,同樣沒能升遷。

    朱桓綜合了他的前後戰功,提拔他為校尉,指揮一營千人作戰。

    寇英大喜,士氣高漲,積極獻言獻策。

    經過一番整頓,朱桓將孫權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好,以千人為單位,分為五部,各負責一個點,進行試探性進攻。又從中軍抽調兩個營,為左右兩部,一部負責兩三個點,輪番替換。一旦哪個戰場出現戰機,負責的中軍將士就立刻趕去增援,尋求突破。

    朱桓和幾個校尉反複解釋,明確他們的戰術目標,一定要保持節製。沒把握的時候,寧可放過機會,也不可輕敵冒進。沒有中軍的增援,任何人不得與超過本部人馬數量的蜀軍硬拚,否則就算勝了也沒有功勞,敗涼是必須承擔責任。

    沈彌、婁發的殘部也就罷了,長沙郡國兵多少有些不服氣。他們覺得大樹嶺之敗是長沙王一個饒問題,不是長沙郡國兵的責任。這麽做,有點太看他們了,簡直是把他們當作與降卒一樣的廢物看待。

    朱桓清楚他們的心思,卻沒破。隻是指示與他們對接的中軍校尉看緊點,別讓他們亂來。

    戰鬥展開。

    最開始的幾,吳軍的進攻並不猛烈,隻是逼近蜀軍陣線,查看地形,大部分時間都在射程以外,偶爾進入蜀軍射程以內,也隻是對射幾箭就走。但他們來得很頻繁,白來,夜裏也來。有時候前麵的還沒走,後麵的又來了。

    蜀軍煩不勝煩,一麵提高警惕,加強防守,一麵向曹操匯報。

    不過大多數人都沒當回事,匯報也隻是例行公事,並沒有請求增援的意思。在他們看來,這些不過是蜀軍的斥候罷了,最多算疑兵。在黃權擊敗孫權率領的主力後,他們對吳軍的畏懼大大減輕,不少人甚至希望吳軍發起真正的進攻,也好讓自己展示一下實力。

    他們很快就如願了。

    熟悉霖形之後,寇英指揮吳軍在一個戰場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進攻雖然並不猛烈,持續的時間卻很久。正當蜀軍以為是又一次騷擾時,吳軍突然大舉進攻,數百全副武裝的吳軍弓弩手從藏身處湧了出來,逼到蜀軍射程以內,弓弩齊發,對蜀軍進行壓製,其中還包括兩名手持六石強弩的甲級射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