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答應了孫權的請求,派仆射劉曄帶了幾個人來幫忙。

    看到劉曄,孫權固然喜出望外,廖立也鬆了一口氣。他原本還擔心自己喝醉酒,漏了嘴。現在看來,應該是多慮了,劉曄還是維護孫權的。

    劉曄查看了孫權手中的地圖,又登上金雞坪和北側的山坡,實地勘察了一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牛馬嶺的地形利於防守,不應該正麵強攻,應該從側麵迂回過去。如果派人溯下馬溪而上,翻過幾道山嶺,繞到牛馬嶺背後,發起突襲,搶占有利地形,既能阻擊從摩嶺方向來的援兵,又可迫使黃權分兵防守,減輕正麵壓力。

    那幾道山嶺是難走,卻比強攻牛馬嶺要容易一些,敵我雙方相對公平,憑吳軍的訓練和裝備,至少可以不落下風。這樣還能將水師利用上,一千長沙郡國兵也能發揮不少作用,至少能牽製黃權五六百人,甚至更多。

    孫權深以為然,命人傳令,命寇英等人換乘船,攜帶足夠一個月的糧食、軍械,溯下馬溪西源而上,翻越幾道山嶺,搶攻牛馬嶺西側通往摩嶺的通道,務必在十時間內到達戰場,構建工事,做好苦戰的準備。

    有了劉曄幫忙,孫權信心大增,抓緊時間訓練士卒。

    有婁發的潰敗在前,不僅李異不敢托大,就連沈彌等人也意識到與吳軍的實力比想象的要大。他們接受了孫權的命令,由孫權從部曲中挑出百十人,分散到各部做軍侯、都伯等基層將領,根據不同的任務進行戰前集訓。

    雖是臨陣磨刀,不可能達到吳軍的標準,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低級錯誤。

    大家都在忙,吳奮也不例外,跟著孫權跑,不是去各個大營巡視,檢查訓練的情況,就是到附近查看地形,無法再時時刻刻看著廖立。

    廖立終於找到一個機會,把消息送了出去。

    法正就在摩嶺。

    孫策雖然來了巫縣,隨行有中軍水師,但他隻是巡視了瞿塘峽一次,派了一些斥候船就近監視,顯然沒有水路進攻的計劃。於是曹操就將防守重點安排在了摩嶺,率領中軍趕到摩嶺駐紮。

    收到廖立的消息,法正才知道,孫策不僅沒有水路進攻的計劃,就連陸路進攻也不堅決,他興師動眾的趕到巫縣來,隻是近距離看看孫權作戰,就等著孫權戰敗,然後把孫權帶回去。

    這自然不符合他們的預期。

    法正隨即找到曹操,建議佯敗,放棄牛馬嶺,誘吳軍深入山地。他的理由很充足,摩嶺才是要害,而且比牛馬嶺更利於防守,在摩嶺對峙比在牛馬嶺更有利。且斥候已經探明,婁圭正率領從巫溪上遊進軍,很快就會抵達摩嶺的北坡,牛馬嶺得失的意義已經不大。

    曹操反複權衡,采納了法正的建議,傳令黃權,讓他做好相機撤湍準備,毋須死戰。

    黃權收到曹操軍令的時候,也收到了斥候的消息,有近千吳軍溯下馬溪而上,試圖翻越山嶺,包抄他的身後。這些吳軍雖是步行,走的又是人跡罕至的路,很多地方甚至沒有路,隻能一邊開路一邊前進,但他們的速度並不慢。如果不增派兵力,加以阻擊,後路有被截斷的危險。

    黃權不敢怠慢,抽調千人增援負責警戒的將士,建立阻擊陣地。如此一來,牛馬嶺的防線就有些薄弱,不得不重新調整,放棄了一些不那麽重要的地點。

    轉眼間,十已過,孫權收到寇英的消息,知道寇英即將進入戰場,而且斥候也看到黃權抽調兵力,調整防線,隨即向牛馬嶺發起了猛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