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接著又,她已經祈禱過,先祖神女媱姬答應了她的請求,將在三日內起東南風,蜀軍隻要順風往北去,就一定能破蜀。

    涉及到戰事,諸將回過神來,紛紛發言。

    吳奮率先發問,蜀軍步卒在巫縣,水師在西邊的瞿塘峽,要破蜀,要麽攻城,要麽西進,怎麽反倒向北去?北麵雖有大溪,卻是往山裏走,如何能破蜀?

    吳奮話音未落,婁發就跳了起來,大聲嚷道“我知道了,是往細腰宮去。從細腰宮西行,經跳石聚,可到東瀼溪的源頭,循溪下行,可直達魚複。”

    “有這樣的路?”吳奮更加疑惑。“就算有,曹操、法正豈能不知,豈能不設防備?”

    沈彌附和道“路是有,隻是很難走。要想出奇製勝,必須將蜀軍主力牽製在巫縣。可是我軍兵力有限,怕是做不到這些。”

    諸將議論紛紛,一時難以決斷。神女的話看似肯定,實則模糊,隻向北去,卻不如何破擔不過這也是常態,意難明,能不能搞清楚意,全看各人悟性。

    好在靈驗的神女站在了孫權身邊,時時提醒,總是好的。

    議事完畢,眾人離席告辭。有了神女的保佑,不少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

    吳奮走得很慢,出帳的時候,其他人已經走遠了。

    他在帳前站了一會,轉身蜇了回來,再次請見。

    除了對神女的懷疑之外,吳奮還有另一個擔心。在孫策的影響下,吳國雖然沒有明確的反對鬼神,卻也不提倡鬼神,孫權如果隻是貪神女之色,或者利用神明提振士氣,那也就罷了,若是明目張膽的提倡,甚至還將作戰的希望寄托在這個神女身上,孫策肯定會不高興。一旦降罪下來,他這個司馬難辭其咎。

    孫權站在帳中,笑盈盈地看著吳奮,神女卻不見了。吳奮看了一眼後帳,拱手施禮。

    “大王,我……”

    孫權擺擺手。“元興,還沒用朝食吧?陪我一起。”

    吳奮點點頭,重新入座。孫權命人端上早飯,與吳奮一起吃。吳奮有心思,食不知味,幾次開口想話,卻被孫權阻止了。孫權吃得很香,吳奮剛吃完半碗,他已經吃了兩碗。

    “走吧,陪我去走走,消消食。”孫權推案而起,招呼道。

    吳奮三口並作兩口,將剩下的早餐吃完,嘴一抹,起身跟著孫權出了大營。

    大營紮在南陵山下,分作水陸兩個部分,水寨在江邊的南陵灘,陸營則在南陵山北麓。與東側壁立的巫山十二峰不同,南陵山是個緩坡,有曲折蜿蜒的路可以直通山頂,神女的神祠就在山頂。南陵灘旁有一條大溪,從南陵山東側的山穀中流出,匯入大江。溪水清流,兩岸綠樹雜生,怪石嶙峋,景色甚美。

    孫權站在溪邊的巨石上,看著潺潺溪水,沉默了良久。

    “元興,你信神明嗎?”

    吳奮搖搖頭。“大王,陛下常,意縹緲難明,不可依賴……”

    “如果沒有意,陛下如何能在數年間掃平群雄,君臨下?”

    吳奮驚訝地看著孫權。孫權的聲音雖然平靜,但語氣中透出的氣勢卻讓他不敢輕易回答,尤其是涉及到陛下。他知道孫策、孫權看似和睦,其實一直不對付,即使是外戚,他也不敢輕易介入其間。這是出征之前,父親吳景反複交待過的事。

    孫權沒有看吳景一眼,接著道“這些年,我一直在想這件事,越想越覺得初平二年的那個秋實在奇怪。之前的兄長和之後的兄長雖然相貌、聲音無異,其他方麵卻判若兩人,就連話的語氣都有所不同。阿母和姊姊是婦人,叔弼、季佐那時還,隻有我看得最清楚。”

    吳奮眉頭緊皺,驚懼交集,額頭細汗涔涔。孫權如此直白的懷疑陛下,讓他不知該如何應答。從另一個角度來,他又覺得孫權得有理,初平二年前後,孫策的變化太大了,簡直像是變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意,如何解釋這件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