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那倒是可以理解了。”孫策哈哈一笑,舉起茶杯,向孔融示意。“孟子曾言,夫子乃聖之時者,教授不愧家學。”

    孫策很真誠,一點調侃的意思也沒櫻眼下的儒家還沒保守到僵化的地步,孔融也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調整了方向後,迅速迸發出新的活力。有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他這個引路人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孔融笑笑,坦然接受。

    孫策將漢獻帝臨終前在平輿的經曆了一遍,尤其是他們之間的交流得最為詳細,隻要他想得起來的都和盤托出,實在記不清的也做了明,留待孔融進一步查證。除了他和漢獻帝本人以後,荀彧和長公主劉和都是親曆者,他們可以做一些補充。

    孔融靜靜地聽完,眼神複雜地看了孫策一眼。

    “可惜。”

    “是啊,的確挺可惜的。”孫策呷了一口茶,長籲一口氣。

    孔融盯著孫策,一字一句地道:“我的是孝獻帝可惜了。”

    孫策眨眨眼睛。“我也是。”

    孔融遲疑片刻,又道:“若是初平五年,孝獻帝聽從大臣建議,委任令尊為大將軍,入京主持新政,陛下會接受嗎?”

    孫策迎著孔融的目光,展顏而笑。“可惜,他沒聽。”

    “這麽,陛下有接受的可能?”

    “怎麽呢?”孫策咂了咂嘴,思索片刻,舉起茶杯,示意了一下。“不管教授信與不信,走到今這一步,非我所願,至少不是最重要的那個。”

    孔融不假思索地點點頭,舉起茶杯,一飲而盡。“我信陛下。”

    孫策有些意外,轉念一想,又釋然了,不禁放聲大笑。

    孔融也笑了,聲音雖不大,卻很欣慰。

    孔融告辭而去,孫策獨自在堂上坐了好一會兒,直到孫權走進來,站在廊下,拱手施禮。

    孫策指指對麵孔融剛剛坐過的椅子,本想讓孫權坐下,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將這張椅子收起來,留待孔文舉專用。”

    孫權愣了一下,眼神中露出一絲異樣。“看來陛下和孔文舉相談甚歡。”

    隨侍的張溫、淩統走了過來,將椅子搬走,又換了一張。孫策示意孫權入座,手掌輕拍著扶手,瞅了孫權兩眼。“仲謀,最近讀什麽書?”

    孫權想了想。“主要是兵書,還有一些輿圖。”

    孫策應了一聲。前軍一直在準備進攻益州的戰事,孫權看兵書、地圖也是很正常的事。隻不過他想問孫權的並不是這件事,然後想想又覺得沒意思,便沒有再問。

    “準備得如何?”

    孫權露出一絲苦笑。“陛下,春水已生,長江進入盛水期,一時半會怕是無法進攻了。曹操畢竟不是公孫述,不會將長江險拱手相讓。”

    “這是你的意見,還是整個前軍的意見?”

    孫權愣了一下,眼珠轉了兩轉。“倒也沒有正式合議,隻是大家都這麽。至於是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臣也不敢斷言,或許……”

    孫策見孫權顧左右而言他,心中不快,打斷了孫權,直截簾的問道:“你的意見呢?”

    孫權搞不清孫策的傾向,囁嚅著不敢回答,甚至不敢看孫策的眼睛,隻能低著頭,如坐針氈。

    孫策盯著孫權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揮揮手,示意孫權退下。孫權漲紅了臉,訕訕地起身告退。

    數日後,孫策離開長沙,返回洞庭,隨即又帶著軍師處、軍情處的軍師、參軍們趕往夷陵視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