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若在平時,她也未必會考慮到那些普通百姓,畢竟她身邊根本沒有這樣的人,也聽不到這樣的聲音。現在與孫策麵對麵,她站在孫策的角度看問題,自然知道這些問題背後的隱患,想法自然不同。

    她是陛下寵愛的貴人,黃家、蔡家已經與朝廷緊緊的聯係在一起。朝廷的事就是她的事,就是黃家、蔡家的事。相比之下,其他的南陽、荊襄人都要疏遠一些。

    “陛下,怎麽從來沒聽你起過這些事?”黃月英有些幽怨地看著孫策。

    “你那麽忙,跟你了也沒用,何必惹你心煩。”孫策笑笑,伸手將黃月英攬在懷中,拍撫著她的肩膀,既欣慰又無奈。“你也不用多想。治國首先是治人,而人是最複雜的,善惡參半。有君子,也有人,但更多的還是善惡並存的普通人,所以才有德刑的爭論。”

    “唉……”黃月英一聲長歎,倚在孫策胸前。“還是木學簡單一些,人心太複雜了。”

    ——

    雖黃月英這個客很不稱職,半途而廢,孫策卻不打算輕易放過此事。他很快召來張紘、虞翻、鍾繇等人,商量著進行一次主要針對各州郡工坊的檢查清理,懲處一批為富不仁的奸商。

    理由也是現成的。各地來的賢良文學對商蓉位的迅速提升意見很大,很多人上疏反對,要求朝廷對商人進行抑製。有的比較保守,用的還是崇本抑末的舊理論,大講禮法。有的卻能與時俱進,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商人重利,為了利潤,無所不用其極,最後不僅有害政治,而且傷及了工商本身,走到了新政的對立麵。

    孫策對黃月英的那些例子,有一部分就來自於這些賢良文學的上疏。孫策未必完全同意他們的觀點,卻非常重視他們提出的具體問題。經曆過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洗禮,他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都清楚,如果不能有效控製好財富分配,坐視貧富分化的加劇,科技的發展不僅不能帶來和平,反而可能造成新的矛盾,甚至撕裂整個社會。

    他一直在考慮如何著手處理這個問題,既然荊襄、南陽商人主動送上門來,他就從荊襄、南陽開始著手。當然,他不會特別針對荊襄、南陽人,畢竟黃忠還有前線作戰,不能影響軍心士氣,隻是在重心上有所偏向,過問得多一些。

    懲處一些奸商,不是為了打擊荊襄、南陽人,而是為了整頓社會風氣,為普通百姓謀福利。從奸商手中罰沒、收繳的錢糧,大部分用來支援前線、安撫軍屬。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為普通將士聲張正義。不能讓他們在前線流血犧牲,家屬在後方吃苦受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