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點零頭,卻沒有發表意見。

    沮授等了片刻,接著又道:“且曹操雖受挫,卻未傷及筋骨,請降之心不堅,有拖延時間,再戰之意,此時議降,縱使陛下寬容,怕是其欲如壑。之前黃漢升迫於形勢,已對巴西大族做了讓步。現在談判,他們必然貪得無厭,得寸進尺。若隻是求官問爵,那便也罷了。若是他們不肯放棄田地,阻撓新政推行,那益州豈不成了法外之地。”

    孫策深以為然。黃忠隻是請旨,卻沒有表明態度,顯然對議降有所保留。從他的角度來看,當然是打下來更好,不僅可以彌補之前輕敵的過失,多少還能立一些功勞。如果接受曹操的投降,那他這次出征最多是功過參半,白忙一場。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現在也不是議降的好機會。接受曹操的條件,益州就成了夾生飯,而且益州大族得了好處也不會見他的情,隻會感激曹操。萬一有什麽風吹草動,以後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事來。

    益州的離心力本來就強,不能不防。

    當然,也不能簡單的拒絕,逼著益州大族繼續支持曹操,頑抗到底。

    “如果繼續攻擊,補給的負擔是不是太重了?”

    “負擔當然有,不過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關中新政推行成效漸顯,並州也快穩定下來了。荊州、楚州本是新政最新推行之地,這些年發展得一直不錯,集數州之力,圍攻益州,還是可以支撐的。再者,曹操主力在巴西,對周公瑾、太史慈兩部進攻貴州也有協助之功。對峙下去,曹操堅持不住的可能性更大。”

    孫策權衡了片刻,同意了沮授的看法,讓他安排軍師處討論方案。繼續打,就要做好長期對峙的戰略準備,不能將希望寄托在八蒙山這樣的勝利上。畢竟黃忠的對手是曹操,不是普通人。

    沮授領了旨意,轉身走了。楊修又折了回來,看了一眼遠處沮授的背影,露出狡黠的微笑。“陛下,容臣猜猜?”

    孫策不置可否。

    “若臣所料不錯,沮公與定然支持再戰。”

    “何以見得?”

    “此時議降,得利的是曹操和益州大族,黃漢升功過參半,周公瑾、太史子義更是半途而廢,所得有限,軍師處豈能落著好?將來諸將班師,必有衝突。且一旦益州平定,下太平,除非陛下即刻發動遠征,軍師處賦閑幾乎是必然。有三害而無一利,軍師處豈能甘心?”

    “你的意見呢?”

    “臣也建議繼續打。”

    孫策頗有些意外。他還以為楊修會建議談判呢。“那又是為何?”

    “臣剛才過,新政雖有利百世,卻有一時陽亢之症。這陽亢之症不僅表現在軍中將士身上,朝中百官以及普通百姓也不例外。進取有餘,自省不足。此心不靜,縱使陛下以大局為重,接受曹操投降,軍民也好戰之心不止,不定會立刻開拓海外。如此一來,隻怕損失會更大。與其如此,不如以益州戰事為針砭,讓他們知道忘戰固然不可,好戰更能亡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