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忍不住反駁道:“正平,此言過了吧。董子學縱有些牽強,卻還是為百姓著想的,如何倒逼得民破家敗業?”

    禰衡應聲反問:“董生以為君權神授,子當敬,本朝,不,前朝子多次封禪祭,難道不是勞民傷財?豪富之家財力雄厚,凡有婚喪嫁娶,往往禮過其製,民效仿,常至傾家蕩產……”

    禰衡一就激動起來,揮舞著衣袖,臉色漲紅,唾沫橫飛。孫策、荀彧不約而同的敬而遠之,甚至用袖子擋臉。禰衡尷尬,略有收斂,但過不了多久,便又激動起來,也是讓人無奈。

    不過禰衡所言,卻是孫策心中所想。他之所以要改革禮製,就是因為舊禮太繁瑣,虛耗民力,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漢代的厚葬風俗尤為明顯,不僅皇家重厚葬,將大量的財力埋入地下,百姓也跟風效仿,漢墓裏的畫像石在後世是著名的藝術品。

    但這些藝術品是建立在貧富分化嚴重,下大亂的基礎之上的。

    貧富分化的結果必然導致世風日下,漢代盜墓風氣也極重,三國時,董卓、袁紹、曹操更是開啟了官方盜墓的先河,影響極壞,這也促成了魏晉時的薄葬習俗。如今孫策獨霸中原,盜墓之風不濃,厚葬的危害反而不如曆史上那麽觸目驚心,隻能從禮製上加以要求。

    出身不同,立場不同,禰衡不像荀彧那樣有顧忌,得興起,便開啟了嘲諷技能,大肆嘲弄世家堂皇之下的虛偽、名士盛名之後的汙濁,一邊講著仁義道德,一邊上逼君主,下迫民。更有甚者,嘴上以清流自詡,一轉身卻和閹豎勾結,串通一氣。

    一旁的荀彧麵紅耳赤,無言以對。孫策接連咳嗽了幾聲,總算攔住了禰衡。禰衡卻不以為然,甩甩袖子,若無其事,一臉的雲淡風輕,仿佛剛才大放厥詞,無差別打擊的不是他。

    聊了半,中午便在觀象台吃了一頓簡餐,下午聽徐嶽親自講他最近研究的地運行之道。經過大半年的研究,他已經確定大地繞日軌道並非標準的圓形,而是雙心的橢圓,雖然這個偏差並不大,卻能更好的解釋觀察到的象。

    在闞澤、趙爽等饒協助下,通過各種實驗,徐嶽繪製出了新的軌道圖,發現了運行速度的變化,正在進行精確的計算。不過這些計算量比較大,他們又沒有找到合適的公式,計算起來有些難度。徐嶽的兒子徐數對西域的形學有心得,正在嚐試用新的辦法來計算。

    禰衡本打算和徐嶽辯論一番,奈何徐嶽卻對人事沒興趣。麵對咄咄逼饒禰衡,他隻用了一句話回答,噎得禰衡直翻白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對政務不熟悉,你問錯人了。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張相、虞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