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水穿過陽明山區,曲折前行,直抵泉陵,中間有不少峽穀,最著名的就是營浦城北不遠的營陽峽。

    圍攻營浦之前,士徽就做了準備,派從兄士匡在營陽峽設險,阻擊援軍。士匡曾與孫權交戰,清楚吳軍的戰力,更清楚孫權並不得孫策重視,眼前的孫翊才是孫策重點培養的弟弟,自然不敢怠慢,派出大量斥候打探消息,最遠的直至泉陵城外。孫翊的大軍一出動,他就收到了消息,急報士徽。

    士徽心急如焚,連續派人催促劉繇采取行動。得知劉繇率部奔襲泉陵,他這才鬆了一口氣,暫停了對營浦的攻擊,將主力轉到營陽峽口,隨時準備增援士匡。至於潘濬,他更希望潘濬主動棄城,如果能投降就更好了。營浦太堅固,他實在不想強攻了。

    數日後,孫翊的水師到達營陽峽,被阻在峽鄭雙方激戰三日,前鋒無法突破士匡的陣地。

    收到士匡的軍報,士徽懸在嗓子眼的心總算落回原處。看來吳軍雖然強悍,卻也沒強悍到無視地理的地步,營陽峽在手,他就安全了,隻等劉繇得手。雖然不能親自擊敗孫翊,能將他滯留在營陽峽中,也算是立了一功。

    知道營陽峽堅險的並不是他一個人,孫翊同樣清楚,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強攻營陽峽,主力甚至沒有到達前線,出現在士匡麵前的是隻有五千餘饒前鋒,連續進攻也隻是想給士徽一個錯覺,將他釘在營浦,不要撤離。

    這次大戰的目標很多,士徽隻是之一,除了李通等著伏擊劉繇之外,黃蓋也已經采取行動,正對富川、謝沐發起攻擊。他將士徽拖在營浦越久,黃蓋的時間就越充裕。

    營陽峽打得熱火朝,孫翊在陽明山中靜靜地等候著劉繇的到來。

    這一等,就是十一。

    ——

    經過零陵縣的時候,劉繇遇到了一位故人:賴恭。

    賴恭年輕時遊曆京都,與劉表、劉繇等人相識。劉表任荊州刺史時,也曾征辟他為吏,還沒等他趕到襄陽,孫策就攻破了襄陽城,驅逐了劉表。

    再見劉繇,得知孫翊統兵增援營浦,賴恭有些疑惑。孫翊或許不清楚營水之險,劉先也不知道?劉先既然高調接受劉孫翊的辟除,總不會不顧身家性命,以身誘敵,果真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會瞞著劉繇,連一點風聲也不透。

    劉繇也覺得有疑問,但他沒有其他選擇,這是難得的攻破泉陵的機會,不能輕易放棄。他隻是提高了警惕,步步為營,防止中伏。

    這讓他到達泉陵的時間晚了兩三。

    到達泉陵城西,湘水南岸的冷淘灘後,劉繇停止前進,讓部下休整,恢複體力,同時派人前往泉陵打探消息,看看孫翊是不是真在峽鄭三後,斥候連續來報,孫翊率領的水師樓船在十前進入峽穀,一直沒有出來。泉陵城戒備森嚴,但兵力有限,估計隻有兩三千人。聽營陽峽戰況激烈,孫翊已經將城中可調的兵力都調走了。

    劉繇與賴恭仔細研究後,決定出擊。雖還有疑點,但行軍作戰,哪有十全必克,信息不暢,有些疑問、冒點風險再正常不過。

    劉繇派人搭建浮橋,準備渡營水,圍攻泉陵城,並在營水兩岸設下陣地,準備弓弩和引火物,伏擊可能來援的孫翊。為了遏製樓船的威力,他特地選了一個水比較淺的位置,又在營水中央沉了幾條裝滿了石塊的船,形成暗礁。他來得匆忙,又不敢大肆征發民船,能做到的也隻有這些。同時,他派出大量斥候,潛到營水對岸,伏擊吳軍斥候、信使,以免走漏消息,盡可能延緩孫翊回援的速度。

    一切準備完畢,劉繇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渡過營水。

    泉陵城守得很嚴,劉繇還沒渡水,對岸的城上便敲響了警報,無數火把亮了起來。劉繇根據城上火把的密集程度,確定城中兵力有限,鬆了一口氣,命令部下包圍了泉陵城,立刻展開了攻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