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鼓動難樓與鮮卑人結盟,引鮮卑人入塞。哪怕鮮卑人不入塞,隻要靠近長城,擺出入塞的姿態,威逼馬城,沈友就不敢輕舉妄動,白山自然安全。難樓不動聲色,裝出一副被迫無奈的樣子,接受了提脫的建議,由提脫出麵與鮮卑人聯絡。提脫自以為得計,與鮮卑人商量,許以厚利。

    鮮卑人覺得可行,隻是到長城外兜一圈,又不用作戰,就能得到豐厚的禮物,這比打劫還合算,不去的是傻子。於是,好幾個部落接受了提脫的邀請,率部逼近長城。不過他們也很心,知道吳軍實力不弱,正麵作戰,己方沒有優勢,所以互相告誡,千萬不能輕易入塞,就在長城外活動。

    鮮卑人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道他們不知不覺的進了坑。他們的行蹤被沈友掌握得一清二楚。沈友雖然沒有派斥候出塞,烏桓人卻充當了他的耳目。鮮卑人防著漢人,卻沒防著烏桓人。他們逼近白山,烏桓人緊張是情理之中的事,多派幾個斥候,保持警戒,再正常不過,隻要不逼得太近,他們都不在意。

    機會終於成熟,沈友聚將議事,安排作戰計劃。

    計劃很簡單,出塞攻擊鮮卑人。計劃很具體,由陳到率領的甲騎負責正麵強攻,公孫度率領的輕騎兵負責迂回、追擊,到彈汗山為止,半徑兩百裏。另有一千由敢戰之士組成的騎士,一人三馬,負責長途追擊,不設限製,由帶隊的校尉自行決定進退,有擒獲則重賞,戰死則厚撫。

    閻柔、樓麓主動請纓,希望參加戰鬥。閻柔是想將功折罪,樓麓則是想有所表現。此戰過後,上穀烏桓就與鮮卑人撕破了臉,隻能依附吳人,不趁此機會建功,更待何時。

    沈友本來不同意,但是禁不住閻柔、樓麓堅請,龐統又從中情,最後同意了,由閻柔、樓麓各精選千騎,一起參與追殺——正麵作戰的機會還是沒給他們,主力騎兵夠用了,無須他們幫忙。

    閻柔鬆了一口氣,趕緊去準備。樓麓更興奮,第一時間通知難樓。難樓也清楚自己沒有太多的選擇,從自己的親衛騎黑翎衛中挑選了一千精銳,由樓麓指揮。黑翎衛是白山最精銳的騎兵,也是難樓父子信得過的親信,將黑翎衛交給樓麓,實際上就是將大饒位置傳給了樓麓。

    沈友很滿意,送了樓麓一套上等盔甲,又送一百套普通騎兵甲胄,供樓麓裝備親衛騎。比起吳軍,烏桓人、鮮卑饒裝備都很簡陋,最常見的也不過是漢軍製式劄甲,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將領級別的細甲更是稀少,大多是曆代交戰中的繳獲物。難樓的母親是漢朝公主,陪葬中有一套精甲,是難樓的最愛,樓麓早就想要了,卻一直沒能如願。

    沈友送給樓麓的上等盔甲雖然不如難樓那套精甲華麗,堅因、輕便卻有過之而不及。樓麓格外興奮,舍不得脫,就穿在身上,進進出出,恨不得讓每個人都看見。

    “嘖嘖。”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頗有些眼紅。他隨父轉到沈友麾下這麽久,沈友也沒對他這麽禮遇過。“大人穿上這身甲,和我漢家兒郎一般。好好幹,不定能成為金日磾一般的人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