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有些不以為然。他不反對善待百姓,但如此嚴苛的律令卻有著濃濃的法家氣息,顯然有違儒家的仁恕之道。他本想和毛玠見一麵,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但毛玠正在各縣巡視,督促新政施行,催繳秋糧。華歆隻得暫且擱下,趕往孟津大營。

    得知華歆來了,孫策第一時間接見,設宴為華歆接風,並請陳琳來做陪。陳琳與華歆是故交,早在袁紹主政冀州時就有過來往,互相之間有詩賦相酬。老友重逢,華歆很興奮,起了沿途的見聞,不知不覺話題就轉到了河內的新政上,隨即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新政的法家氣息是不是太重了?

    孫策哈哈大笑,道:“這個問題的確有些異議,如果華公有興趣,不妨一起參與討論。”

    陳琳也道:“有你這個龍頭參戰,我等又多一分勝算。”

    華歆不太明白,陳琳便將最近的大討論大致解釋了一下,希望華歆也能參與討論,最好寫幾篇文章,壯壯聲勢。華歆聽了,戰意大漲,恨不得立刻讓陳琳將已經發表的文章拿來,以便他狠狠批牛陳琳有點尷尬。他知道孫策雖然沒有對當前的大討論進行評判,但路粹的意見顯然更符合孫策的看法,所以他們隻是討論,不提批判,批判路粹等於批判孫策,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抵觸心理。

    孫策倒是不在意,一邊請華歆喝酒,一邊命人準備文章合集。他這裏有所有的文章,為華歆準備一份並不是什麽難事。

    見孫策如此坦蕩,陳琳鬆了一口氣。他不禁想起袁紹,袁紹外寬內忌,是絕對做不到如此善待不同意見的。他就算沒有戰死在官渡,也不會是吳王的對手。

    孫策隨即問起了並州的情況。

    華歆將並州的情況了一遍,最後問了孫策一個問題:怎麽對待王家?劉備戰死後,中山國名存實亡,如今掌控上黨、太原的就是王氏兄弟,逢紀的影響有限。大王如果願意放過王允,赦免王蓋等人,則並州可立下。否則隻能強攻硬取,以並州的地形,這一戰絕不輕鬆。井關失守之後,王氏兄弟很重視,加強了各關隘的兵力,不可能再有偷襲的機會。

    孫策一時無法決斷。這些,他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是強攻並州,堅決的消滅王氏兄弟,並趁此機會鍛煉隊伍,還是與王氏兄弟談判,接受他們的投降?這兩個選擇各有利弊,涉及到的問題也很廣,絕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決定的。

    主張打的以江東係為主,沈友、朱桓、全柔、徐琨可都眼巴巴地等著立功呢。主張談判的以汝潁係、冀州係為主,一來他們大多與並州世家有聯係,二來如果開戰,必然要從冀州、兗豫調運錢糧,如果能談判,他們就可以免去不少損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