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笑,卻不話,伸手相邀,引衛覬入府。他當然知道河東的事,劉備死了沒多久,他就收到了消息。剛剛聽劉備陣亡的時候,他沮喪了很久。本想和劉備結盟,共抗孫策,沒想到劉備居然戰死了。他本能的覺得劉備不是因為戰事受挫,而是因為心死,看不到希望,又不甘心向孫策稱臣,隻好臨陣戰死,求仁得仁。

    想通了這一層,讓他心有戚戚。一直被孫策打壓的人豈止是劉備,他也一樣。自從南陽之戰功虧一簣,他先是徒關中,再徒益州,眼睜睜地看著孫策占據了中原、江東,如今又占據了兗州、冀州,緊接著又將京畿收入囊中,下大半已入其手,勢如破竹。

    反觀自己,這些年什麽成就也沒有,反而丟了妻兒,正妻丁氏,妾卞氏,還有三兒一女,都成了孫策的俘虜。他倒是娶了吳氏,還納了幾個妾,奈何幾年竟是一個孩子也沒有,不由得人不疑慮叢生。

    莫非下注定就是孫策的?要不然怎麽會這麽詭異。他尚在不惑之年,身強力壯,卻一個子女也沒添,孫策尚未而立,卻兒女成群。

    兩人來到中庭,曹昂在庭中等候,陳宮、法正也在,紛紛上前和衛覬見禮,尤其是法正。法正在長安一年多,與衛覬見過很多次,並不陌生,交情卻談不上。兩人性格相差太大,話不投機。

    入座之後,上了酒水果品,曹操再次問起了劉備陣亡的經過。衛覬也不推辭,便把大致經過了一遍,但他沒有河東世家拋棄劉備的事,隻劉備力戰而亡,死得英勇。曹操等人也不計較,雖然不清楚戰場的詳細經過,但劉備戰死時的河東形勢他們還是清楚的,況且包括衛覬本人在內,河東世家如今都投降了孫策,柳孚、賈逵等人還得到了重用,他們的選擇也就一目了然了。

    衛覬也知道他們有懷疑,坦然地明了自己的來意。他因家事得罪了蔡邕父女,如今孫策要為他們出氣,將衛氏族人沒為官奴婢,雖然有辛毗的照顧,暫時不會有生命危險,但他還是希望能盡快救出他們,這才接受了孫策的要求,來益州勸降。

    能不能勸降曹操,其實並不重要。曹操願降,他當然求之不得。曹操不願降,他也不在乎。作為衛氏家主,他必須為當年的失誤負責,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隻要他死了,孫策氣消了,衛氏族人就有脫險的可能。否則,衛氏永遠別想翻身。

    一口氣完,衛覬端起案上的酒杯,一飲而盡。他喝得急了,嗆得咳嗽起來,直咳得涕淚橫流,放聲大哭。曹操君臣見了,也有些愴然,勸衛覬投降的話也不出口了。衛覬肩上背著衛氏族饒生死,他怎麽可能一個人留在益州為官。

    當然,放衛覬回去也不是可能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