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原本就是孫策的第一任主簿,現任主簿楊儀是第三任。雖然對多了一個上官不悅,可是麵對自己的前輩,又是出身四世三公的楊修,楊儀就算有什麽怨言也隻能埋在肚子裏,除了憋足了勁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不敢吭一聲。

    ——

    孫策隨即召見了張玉蘭,了解師道在關中的情況。

    張玉蘭盯著孫策看了又看,不太敢確定。“草民冒昧,敢問大王,楊長史所有金聲玉振境界的人,莫非就是大王?”

    “金聲玉振?”孫策想了半,才想起這個詞。幾年前,郭嘉、袁權都這麽過,後來老神仙於吉也過,不過他本人沒太當回事,這幾年公務繁忙,幾乎都忘了。“孤像嗎?”

    張玉蘭神情疑惑。“有點像,又不怎麽像。大王強健,聲有金玉之質,的確有點像道經中所之金聲玉振,不過楊長史大王幾年前就有此相,按理,大王如今當更進一步才對。”她想了想,又道:“我明白了,大王日理萬機,無暇修行,境界自然難以精進,沒有退步已然難得了。”

    見張玉蘭得一本正經,孫策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雖然很多人都提到金聲玉振,他本人卻沒太當回事,隻當是身體好、中氣足的表現,和成仙得道八杆子打不著。古往今來,也沒見過誰真能成仙的。

    “你見過有金聲玉振之人嗎?”

    “兒時見過一次。”

    “誰?”

    “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起來,他也是我師一脈,曾來青城山論道。我當時年幼,有幸隨父母一見。他話時聲震山穀,如黃鍾大呂,我印象極深。可惜他後來野心大於道心,汲汲於俗世富貴,奔走於權貴之間,終致身首異處,著實可惜。”

    孫策心中一動,下意識地問了一句。“如果他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繼續修行,能達到什麽樣的境界?”

    “我境界不足,學問也淺薄,不敢妄言。大王若是想了解更多,不如問問家母,她或許能為大王提供一點建議。不過修行固然重師承,終究還是要靠自己身體踐校大王若能在百忙之中不忘初心,時時入靜,保持靈清明,不為外境所動,就算不能成仙得道,延年益壽總是沒問題的。”

    孫策沉吟良久,點零頭。他的確想和盧夫人見一麵,問問有修行有關的問題。或許是心態的問題,這幾年太忙,雖然別人眼中的他依然精力充沛,身體強健,但他自己清楚,他此刻的狀態遠遠不如幾年前,反倒是袁衡在不知不覺間進步明顯。

    他懷疑袁衡遲遲不能受孕可能與此有關,而袁衡能不能生出嫡子關係到政權傳承,不能掉以輕心。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