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沉默不語,心裏卻犯了疑。之前衛覬就指責楊修歧視他們,如今司馬朗又楊修不肯向司馬懿傳達精神,導致司馬懿不得不跟著劉備一條路走到黑,看來絕非空穴來見。楊修出身高貴,犯了公子哥脾氣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但這樣不利於統戰。之前派他去長安做長史,是希望利用他楊氏子弟的身份團結老臣,壓製其他派係,現在看來有利有弊,再讓他主政關中並非萬全之策。

    “令弟仲達何在?”

    “在邘城,或者井關。”

    “你寫信給他,就孤想見見他。”

    司馬朗長出一口氣,拜倒在地。“多謝大王。”

    孫策看看司馬朗,又問了一些司馬朗的個人情況,得知他年逾三十,之前在郡中做過郡吏,後來又在朝中做過朝中做過郎中,有一些施政經驗,便讓他過兩再來一趟,去見河南尹龐山民。

    司馬朗千恩萬謝,告辭而去。站在大營外,看著空的明月,他情不自禁的落了淚。一個多月的堅持終於有了結果,孫策不僅願意見司馬懿,還打算任他為吏,不管是多的官,總是個起點,至少溫縣司馬不會遭受滅頂之災了。

    他不敢怠慢,生怕錯過機會,回到借宿的民居後,連夜給司馬懿寫信,一早就派人送出,又寐了片刻,雞鳴即起,洗漱停當,準備去洛陽城求見河南尹龐山民。謀一份官職事,在吳國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司馬朗趕往河南城的時候,孫策召見了郭嘉,共進早餐。他將司馬朗昨夜求見的事情了一遍,問郭嘉的意見。郭嘉一點也不意外。楊修從長安發來的消息首先要經過軍師處,現在則經過軍情處,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些其他的信息渠道,楊修的一舉一動,他大多清楚,貴戚公子眼高於頂的習氣,他也心知肚明。

    “大王覺得楊德祖對穩定關中不利,想調他回來,臣可以理解。不過臣不覺得他這麽做有什麽不對。”

    孫策一邊喝著粥,一邊道:“來聽聽。”

    “河東、河內、河內並稱三河,不僅是京畿要地,更是宜耕之所,古來殷富,人才輩出,大宗豪族比比皆是,秦漢以來下安定,三河強宗橫行,孝武時王溫舒守河內,三月間撲殺千餘家,猶稱未盡其事。”郭嘉邊吃邊,聲音有些含糊,不過孫策早就習慣了,總能聽得清楚。“光武起於南陽,定都洛陽,以南陽、汝潁、河北為重,壓製三河,就是不願三河豪族勢大,左右朝廷。”

    郭嘉吃完,抹了抹嘴。“三河乃三代所居,千餘年間,三河人一向以國人自居,鄙視他鄉之人,就連河南、汝潁在他們眼裏恐怕都是野人。大王起於江東,若不借征戰之機剪除三河豪族,難道等下太平了再下手?至於司馬懿,其人有狼顧之相,恐非忠義之臣,不用也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