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三人互相看了看,一時都沒話。孫策等了片刻,將目光轉向沮授。“公與,你最年長,你先吧。”

    沮授躬身領命。“大王,臣以為紀年可用,遷都則不宜太急。洛陽荒殘,供魯肅之軍已經勉強,若是遷都,百官、大軍,人口猛增,所需錢糧都要從州郡調運,如今各州要麽有戰事,要麽百廢待興,隻有江東安定,錢糧充足,遷都之後,還是要從江東轉運,倒不如暫時還立都江東。等三五年後,百姓回遷,洛陽民生恢複,戶口滋生,足以供養百官軍民,再遷都不遲。”

    孫策不置可否,又轉向劉曄。“子揚,你的意見呢?”

    劉曄拱拱手。“關於紀年,臣的意見與公與相同。至於遷都,則有些不同意見。”

    “來聽聽,一起參詳。”

    “喏。”劉曄再次拱手,又向沮授欠身致意。“年初先帝駕崩,之前曾有遺詔,使皇長子即位,可是如今將近一年,皇長子既未即位,其他人也沒有登基,關中朝廷竟是帝位空懸,這裏麵的形勢,大王可曾考慮過?”

    孫策微微頜首,示意劉曄繼續。

    “先帝雖非大王敵手,卻不失為一代英主,是時內有尚書、秘書二台,外有三府九寺,又有皇甫嵩、呂布等人為將,遷都關中,勵精圖治,眾人皆以為大漢有中興之相,是以宗室齊聚關中,文武並力,竟得西征大捷。無奈這隻是一時光景,陛下東征,喪師亡身,一敗塗地,關中因此破膽。皇長子既不能奉詔即位,其他宗室也不敢為下先,是以帝位空懸至今。所以為此者,皆是大王威風所致。如今大王平定冀州,幽州入手在即,左有周瑜、黃忠攻益州,右有沈友、太史慈攻幽州,大王若是坐鎮洛陽,使魯肅為前驅,韓遂、馬騰響應於隴山,則關中可取。如此,益州、並州各自為戰,不足為患。若是大王持重,遷延不進,萬一曹操、劉備入關中,扶立新帝,益州、關症並州合為一體,大王再想取關中,怕是沒那麽容易了。”

    孫策想想,覺得劉曄所也有道理。帝位人人想,關中又有那麽多宗室,卻遲遲沒有新帝即位,這裏麵固然有楊修的功勞,那些人被嚇破哩恐怕也是事實。現在趁勝取關中,未必沒有成功的希望。萬一等得久了,又有人跳出來,主持關中形勢,再想進攻就難了。

    尤其是曹操、劉備。

    孫策沉吟片刻,目光掃過三人,最後落在郭嘉的臉上。“奉孝,你的意見如何?”

    郭嘉抬起一隻腳,用手中的羽扇拍拍靴子。“公與、子揚所言都有道理,但都有些隔靴搔癢,不夠痛快。依我之見,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迂回,大王即帝位才是正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