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沒有過多猶豫,接受了條件,召田豐、沮授來議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沒有在第一時間通知郭圖。

    袁譚很懇切,首先對他們這麽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謝,然後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形勢如此,勉強無益,不如早些向吳王稱臣,然後大家一心一意地守住鄴城、邯鄲。雖眼下劉備勢如破竹,幾乎全取了冀州,但他絕不是吳王的對手。吳王大軍一到,這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雲。

    田豐、沮授也清楚眼前的形勢,看到蔣幹在場,心裏已經明白了大半。聽了袁譚的話,心情傷感,也沒多什麽,隻是相對沉默。蔣幹站了起來,從侍從手中接過兩隻木盒,分別擺在田沮二人麵前。

    “田相,沮祭酒,這是吳王的一份心意。”

    田豐和沮授互相看了看,都有些詫異。且不孫策沒有必要專門給他們送禮,就算送,也不至於當著袁譚的麵。田豐首先伸出手,打開了木海

    木盒裏是一部書,上麵寫著幾個字五年計劃匯總。

    田豐很是詫異,好奇心大起。他身為魏國國相,負責魏國的全麵統籌,深知經濟的重要性,也對吳國的強大羨慕不已,一直想搞清楚是怎麽實現的。如今吳國五年計劃的總結報告就在麵前,等著他去發現。

    沮授在一旁看到,也很好奇,打開了麵前的木海木盒裏也是一本五年計劃匯總。沮授和田豐交換了一個眼神,明白了孫策的意思。

    田豐沉吟了片刻,撫著胡須。“君子坦蕩蕩,吳王氣度令人欽佩。”

    蔣幹道“吳王嚐雲以君子之道待君子,以人之道待人。二位都是吳王敬重的君子,能與二位共治下,三生有幸。敵我交戰,謠言中傷在所難免。如今要共事了,自然當坦誠相待。五年得失,與二位共參,也請二位多提意見,以期更進一步。”

    他笑了笑,又道“還有一件事,希望二位能廣而告之。”

    “什麽事?”

    “二位都是當今智者,想必早就知道下所歸,也知道談判久久未決,拖延至今的原因。吳王為表誠意,願意向二位承諾,以五年為限,在冀州推行新政五年後,若有哪一家遵紀守法,積極配合,產業卻不如今日,所有的差額,可由吳王私人補足。”

    田豐吃了一驚。“吳王自信如斯?”

    沮授也附和地點零頭,目光炯炯地看著蔣幹。冀州世家之所以不肯投降,有很大的因素就是擔心產業損失。如果孫策真有這樣的自信,反對的人會少很多。

    蔣幹拱拱手,神情淡然,卻充滿了自信。“二位可以先看看這部計劃匯總,再與熟悉的豫州友人驗證一番,便知虛實。”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