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逢紀,要取冀州,必須取得世家的支持。

    一方麵,世家掌握著大量的戶口和錢糧物資,沒有他們的支持,輕則無兵無糧,重則處處皆敵,無法立足;另一方麵,孫策勢強,中山國非其敵手,唯一能夠倚仗的就是世家的支持。

    孫策新政以侵奪世家產業為基礎,手段殘忍,豫州、兗州、青州世家陸續被屠殺,首級掛在官道上示眾,激起了世家的同仇敵愾。何況冀州世家追隨袁譚父子,多次與孫策大戰,結下的仇恨難以化解。如果不能阻止孫策,冀州在劫難逃,他們的首級遲早也會掛在官道上。

    哀兵必勝,無路可湍冀州世家是可以利用的對象。勝負轉機,正在此時。袁譚原本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重振旗鼓,但他卻被孫策擊潰了心誌,再無與孫策對陣的勇氣,冀州世家自然不會再支持他。

    此時此刻,冀州世家需要一個敢於迎戰孫策的雄主。袁熙、袁尚都承擔不了這個期望——袁熙為人平庸,袁尚又太年輕,徒有一副好皮囊,沒有實踐經驗,指望他上陣,與孫策較量,顯然不太現實——劉備是冀州世家唯一的選擇。他有經驗,有實力,也有名望,麾下又有關羽、張飛等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本身也是北疆有名的勇士,由他來主持河北,顯然要比來自中原的袁氏父子兄弟合適。

    但劉備也有劣勢。他年輕時不以學問著稱,與冀州的關係也不太好,如今的名望來自於朝廷和先帝。雖然被封為中山王,卻又發生了祖墳被盜的事。如今謠言流傳,懷疑他血脈的人不在少數,此時此刻,他行事更要謹慎,欲奪冀州,必須出師有名。

    為先帝報仇就是一個絕妙的理由。

    先帝與朱桓大戰於兗州,全軍覆沒,從此生死未卜。雖有消息稱他死了,葬在定陶城外,卻是以庶饒身份,這顯然與禮不合,不能不讓人懷疑他是怎麽死的,孫策逃脫不了弑君的嫌疑。弑君是大逆不道,但凡大漢臣子,都應該鳴鼓而攻之。袁譚身為先帝所封魏王,不僅在先帝戰於兗州時不出兵相助,現在也無一言聲張正義,還有什麽資格稱藩?聲討乃至於起兵討伐,都是名正言順的事。

    當然,劉備應該選擇先禮後兵,先約袁譚見麵,敦促他將功折罪。他若不從,再以武力討伐。這樣不僅符合禮儀,而且可以將戰場設在於己有利的地方,而不是奔襲鄴城。

    中山與魏國之間隔著巨鹿,有四五百裏,其間河道縱橫,不便行軍,奔襲是一個很危險的事。若能將袁譚調離鄴城,那情況就不同了。萬一袁譚不來,那也無妨,光明正大的進兵就是。袁譚怯戰,冀州世家失望之下,檄文所至,冀州必然響應,劉備可率主力長驅直入。

    劉備連連點頭,覺得逢紀此計甚妙。剛柔並濟,有理有節,成功的希望大增。

    逢紀最後,袁紹之所以慘敗於官渡,和汝潁饒三心二意有關。大王入主冀州後,可以利用汝潁人,但不能信任汝潁人,否則必蹈袁氏覆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