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轉身去了,孫策也沒有回去,他負著手,在馬車旁來回踱步,借機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

    最近幾實在太累,迎來送往是一方麵,心累是關鍵。兗州大捷,董昭投降,一係列後續事務要處理,這都好,內部如何平衡卻成了最讓他頭疼的事。閻孝陳到、文醜三名騎將立下大功,封賞毋庸多言,但朱桓、陸議的封賞卻引起了不的非議。

    不出所料,巨型拋石機的圖紙泄露成了他們最大的敗筆。孫策也覺得這一計有些冒失,但他更清楚,那些指責朱桓、陸議的人真正的用意不在於此,而是不想看到江東人如此迅猛地崛起。朱然、朱桓、陸議三人在短短幾個月內嶄露頭角,江東係將領數量激增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威脅。

    在利益麵前,沒有人會一直保持沉默,總要表現出來,隻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最後集中在下一步的主攻方向選擇上。有人建議先取益州,周瑜、黃忠已經深入益州南北,應該增加兵力,加強攻勢,一鼓作氣的拿下益州。有的建議先取幽冀,由太史慈、董襲負責主攻,甘寧、步騭配合。甚至有人建議趁勢先取關中,截斷益州與幽冀的聯絡,然後各個擊破。

    每個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每一個方案都有明顯的私心作祟。攻守勢異,其力三倍,如果全麵轉入進攻,兵力至少需要翻兩番,費用更是呈指數增長,即使江東發展得不錯,也禁不起這樣的消耗。窮兵黷武、竭澤而漁既沒有必要,也不在他的考慮之粒

    當然,那些提出方案的人也不會這麽想,又不是生死存亡,沒人願意將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戰場。他們爭的隻是出征的機會,希望自己那一路成為主攻方向,取得先發優勢,以便提前鎖定富貴。

    人都是自私的,他從來沒有對人性有太多的奢望,隻是事到臨頭,如何平衡不同派係的利益還是讓他頗費心思。沒有一種方案能讓所有人滿意,如何取舍,就成了考慮他政治智慧的試金石。有時候想想,還是法家簡單,乾綱獨斷,一言九鼎,多爽啊。

    可惜隻能爽一時,不能爽一世。一言九鼎的雄主們大多沒能逃脫權力的反噬,快的現世報,慢的後世報。政治是妥協,是走鋼絲的藝術,這是孫策此刻最深刻的體悟。

    “大王。”劉和走了過來,躬身行記,眼睛紅紅,鼻子囔囔,聲音有些沉悶。荀彧父子站在她後麵,情緒也有些低落,荀惲一臉的倔強,像是剛剛挨了批評。

    “結束了?”

    “結束了。連累大王辛苦,妾甚是慚愧。”

    “行了,你沒事就好。上車吧,回葛陂,好好休息幾。”

    “喏。”劉和應了一聲,轉身上了馬車。孫策正在跟上去,荀彧上前一步,低聲道:“大王留步。”

    孫策詫異地看著荀彧。劉協死後,荀彧的情緒一直很低落,除了與葬禮有關,就沒主動找他過話。今這是怎麽了,劉協入主為安,他也解脫了?

    “荀君有何指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