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孫策的命令後,太史慈開始有些搞不清楚狀況。

    孫策沒有給他明確的命令,卻給了他兩個選擇:幽州本地作戰,或移師青兗。這讓他不適應,不知道該怎麽辦,後來還是軍謀孟建猜到了孫策的用意。對孫策來,這兩個方案各有優劣,不相上下,所以他將選擇權交到太史慈手中,由太史慈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哪個方案更可校之所以沒有先征詢太史慈再做決定,一是因為命令來往耗時太久,一來一回順利也要近一個月,可能會耽誤戰機;二是他信任太史慈,相信他能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太史慈感激莫名。身為降將,能得到孫策如此信任,除了竭忠以報,別無他求。

    與孟建、諸葛瑾反複商量,並參考了遼西郡學祭酒邴原的意見後,太史慈決定不去青兗,就在幽州本地作戰。他給孫策的回複中提了三個理由:一是騎兵熟悉幽州的地形和氣候,不需要再花時間適應;二是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主動出擊,將主動權控製在自己手中;三是在兗州作戰,一旦幽州有警,很難及時回援。

    送出報告的同時,太史慈準備了五千匹戰馬送往中原。大戰在即,傷亡在所難免,孫策別的都很容易補充,唯獨戰馬是弱項。有了這五千匹戰馬,就算出現重大傷亡也能迅速恢複元氣。

    將後方交給諸葛瑾和邴原,太史慈率部出征,並命令度遼將軍公孫度協同作戰。草原作戰,水源很關鍵,公孫度循大遼水西進,掃蕩草原北部。他兵力不多,不到萬人,但裝備精良,又攜帶了大量的馬匹和以魚幹、麵餅為主的幹糧,就算中途得不到補充,也能維持兩個月的行程。

    太史慈本人則沿渝水而進,經柳城,過白狼山,一路來到白檀山。

    出發之前,太史慈接受諸葛瑾的建議,通過中山商人之口,向草原諸族發出消息,此次西征,是為了懲罰那些得到吳王恩澤,卻派兵協助劉備、袁譚作戰的負義之徒。即日起,任何商人不準與這些部落交易,違令者殺無赦,報告部落位置的則有賞。大軍隨後卻至,凡有部眾入塞助陣的一律滅族,格殺勿論。引兵助陣的不僅可以得到戰利品,還能得到商業上的優惠。

    中山商人出入草原,與各部落都有聯係,消息最為靈通,接到太史慈的命令後,很快就派人將消息傳出。草原上頓時風聲鶴唳,那些接受了劉備邀請,派出騎兵助陣的部落頓時人心惶惶。他們最擔心的倒不是太史慈本人,而是身邊的部落。太史慈再狠,也就是一萬多騎,打不過還可以逃,離他遠些就是了。身邊的部落卻難以擺脫,草原上的部落為了爭奪草場,背後下毒手是常有的事,現在太史慈又懸以重賞,那他們還不瘋了?

    一時間,草原各部人人自危,有的召集人馬,警惕的注意著周圍所有的人,隨時準備迎戰,實力稍弱些的則紛紛送信給已經入塞的族人,讓他們趕緊撤回。雖然得罪劉備不太好,可是得罪太史慈更不好,那是可能亡族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