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紙上留下數百字,寫滿了三頁紙。對於情報而言,這個篇幅超乎尋常的大,但內容卻很簡單,隻有兩件事賈詡上三策,毋丘興建計攻南陽,其他的都是具體內容。正因為這些內容極其重要,傳遞情報的人才不憚其煩,用暗碼詳細寫出,又第一時間傳到長安。

    楊修放下筆,手指輕叩案幾,沉思良久,籲了一口氣。“這個賈文和大『奸』若忠啊。”

    荀彧出了大將軍府,匆匆上車,由金馬門進宮,徑直返回尚書台。

    關上車門的那一刻,眼淚就湧了出來,就連手帕都沒來得及拿。他靠著車壁,任由淚水滑過臉龐,沾濕了胡須。楊修的話在他耳中回響,像春雷一般震『蕩』著他的靈魂,將他從自欺欺饒夢中驚醒。

    我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樣我少讀詩書,一心想佐聖王成就王道,為什麽會在霸道的路上越走越遠,為什麽成了自己最痛恨的李斯、韓非百年之後,九泉之下,如何麵對先祖荀卿

    沒想到真正繼承了先祖衣缽的人卻是吳王。他不信命,卻對人前所未有的尊貴,不僅是讀書人,更包括那些普通的百姓。他沒有把他們當作愚民、賤民,不遺餘力的教導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成為讀書識禮、有所擔當的士,文人是士,武人也是士,農夫是士,商人、工匠、醫匠也是士,聽起來,這簡直是磨磚作鏡,積沙為城,但他卻義無反鼓去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今看起來,他是對的,這才是成就王道的正途。他解決了一個困擾儒門已久的問題,在經權之間取得了統一。王道本不迂遠,根本不需要霸道來救急,阻礙王道的不是別人,而是世家,道義在口,利益在手的世家,還有他們這些以聖人門徒之居,卻昧於大道的讀書人。

    道本不在那些艱深的文辭裏,而是眼前的生活鄭日用而不知,周行而不殆,真正能理悟的人卻少而又少,不是道遠人,而是人遠道。每個人都自以為是,以經解我,又如何能領悟經的真義

    我就是個蠢物,有目而盲,有耳而聾。

    “令君,尚書台到了。”馬車不知什麽時候停下,鮑出敲響了車壁。

    荀彧忽然驚醒,他連忙掏出手帕,拭去臉上的淚痕,又定了定神,這才推開車門,下了車。尚書右丞衛覬站在階下,快步迎了上來,低聲道“令君,執金吾伏完來了,等候令君多時。”

    荀彧停住腳步,皺了皺眉。

    伏貴人生了皇長子劉馮,伏完就一直在尋求立後,立了後,皇長子就能成為嫡長子,將來就有機會成為嫡子。否則一旦子另立皇後,太子就可能與伏家無緣。但荀彧對此很不以為然,大漢衰落至此,若不能中興,就算立為太子又能如何,他有機會登基繼位嗎

    伏完讀書讀傻了,他以為大漢現在還根基穩固,至少能再撐幾十年嗎伏氏以經學傳家四百餘年,幾乎與大漢相始終,卻教出這麽百無一用的書生,真是儒門的失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