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孫策如今兵多將廣,不會在意先生,可是陛下求賢若渴,我等涼州後生更是視先生為師,渴望聽先生一言點撥。”

    “點撥談不上,我那點學問可憐得很。不過到讀書,我倒是有些心得,或許可以與你探討探討。”

    閻溫躬身致意。“敢聞先生金玉良言。”

    賈詡招了招手,毋丘興轉身去書房,取來一大疊書卷,擺在閻溫麵前。閻溫狐疑地打開,發現是孫策治下各郡學堂的文章,還有一些是公文,其中一些殘缺不全,背後還有漿糊的硬塊,分明是從牆上揭下來的。閻溫有些奇怪,卻沒多。這些文章他也看過一些,但下的功夫不多,賈詡收集得很全,從日期上看,他在好幾年前就開始收集這些東西了。這兒自然不是全部,隻是賈詡挑出來給他看的一部分。

    閻溫翻了翻,又看向賈詡。

    賈詡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品了品。“伯儉讀過”

    “並州離中原太遠,這樣的文章比較少,隻看過寥寥幾篇。至於公文,更是無緣得見。”

    “孫策興辦學堂,各郡都有郡學,不過是安撫讀書人,讓他們有事可做,免得無事生非,處士橫議,那些學術文章不看也罷。隻是其中有一些經世濟用的文章倒是值得看一看的,這裏麵往往能透『露』出一些新政背後的用意。最典型的自然是路粹寫的有關王莽新政的文章,我相信你肯定看過。”

    閻溫有些尷尬,含糊地應了一聲。路粹寫的文章他看過一些,但不全麵,如果賈詡要和他探討這些文章,他還真回答不上來。好在賈詡沒有問他,隻是泛泛而談。

    “路粹是孫策手裏的筆,他寫的文章自然都是孫策想的,為王莽辯解,其實也是為了反駁那些將他比附為王莽的人,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他對王莽的得失還是分析得有道理的。伯儉,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現在的所做所為無不力圖避免王莽的覆轍”

    閻溫心中一動,若有所悟,連忙點頭。“請先生詳言。”

    “王莽的失誤很多,其中有兩點尤其嚴重一是急於求成,二是泥古不化。孫策不通經術,所以他不會有泥古的弊端,倒是處處出新。於他而言,最大的隱患是急。猶如人涉水渡河,眼前一片茫茫,不辨深淺,不知緩急,王莽是拿著古書渡河,自以為古人已經指明了方向,大步急行,卻不知道河道已變,古書不可信,是以自投深淵。孫策手中無書,他隻能一步步地向前試探,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是滅頂之災,所以他不怕慢,就怕急,急則生錯。”

    閻溫連連點頭。他聽懂了賈詡的意思,孫策不是不想快,他是不能快,不敢快,對峙對他更有利,子、袁譚擁兵不前,正是孫策期望的結果。

    “伯儉,你可知道孫策治下五州有多少戶口江東又有多少”。網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