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後接連下了幾場大雨,氣越來越悶熱,汛情也漸漸變得嚴峻起來。建業城中居民還不算多,又大多在高處建宅,一時倒不至於有被淹的可能,但郊外的屯田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搜粟都尉鮮於程在方圓百裏以內奔波,督促築堰防災。水衡都尉袁敏也趕了回來,巡視江堤,以應對重大災情。

    原本打算移駐豫州的孫策推遲了計劃,安排中軍原有的戰船配合袁敏的行動,做好防災的準備。中軍做了榜樣,郡兵也不敢閑著,按照統一部署,奔赴各地,協助施工。新任丹陽太守杜襲幹脆申請了一艘樓船,將太守府搬到了樓船上,大部分掾吏也上船辦公,以船為馬,哪裏有情況就奔向哪裏。

    在君臣一心,軍民共力的形勢下,建業的輿情還算穩定,雖然中間傳出一些謠言,什麽降大雨,要澆滅霸王的鳳凰之火,卻沒引起什麽反應,倒是被刺『奸』都尉順藤『摸』瓜,揪出幾個細作潛伏點。郭嘉安排人一審,居然又是戲誌才的遺作,不免唏噓。

    五月中,一場連續一晝夜的暴雨後,建業水位大漲,玄武湖裏的水一直漫到了石頭城下,開啟了出門看海模式,風大雨大,一般的船已經不敢出行,隻有體量最大的樓船沒受什麽影響,穿行在江河之中,算是提前檢驗了一下綜合『性』能。

    甘寧對此非常滿意,拍著胸脯發誓,一定要送黃大匠一份謝禮。有了這樣的船,他可以走得更遠,甚至可以嚐試一下由廣陵出發,橫跨大海,直奔三韓的航校根據地圖來看,這可能是最快的航線,隻是被大海所隔,風高浪急,還沒有人嚐試過。

    甘寧非常希望成為第一人。

    惡劣氣一直持續到六月初,終於放晴,汛情也暫時告一段落,甘寧不願再耽擱,立刻揚帆起程,趕往青州。麋芳、陳矯也準備完畢,帶著三百多艘大戰船、貨船,趕往交州。

    顧雍趕到了建業,被委任為建業令。『毛』玠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被張紘辟為首相掾。揚州刺史高柔回建業述職時與他見了一麵,談起兗州的情況,非常感慨,當夜喝得大醉。

    李儒本想在江東轉一轉,奈何公不作美,他又極不適應江南的悶熱氣候,氣放晴之後,他就返回南陽。臨行之前,他與孫策見了一麵,沒有談賈詡,卻聊了聊對曆史的看法,其中自然少不了涼州對中原王朝的影響。兩饒看法大體一致,有分歧,卻也在可以探討的範圍以內。

    孫策對李儒,縱觀三代以來的曆史,從來都是文明教化蠻夷,不會由蠻夷教化文明。中原是文明所在,涼州相對落後,自然應該臣服於衣冠華夏。我們既然是士,就應該守護文明,教化蠻夷,如果被蠻夷教化了,還有什麽臉『色』以士自居如果文明不敵蠻夷,那還算什麽文明

    李儒算是鬆了半口氣,趕回南陽的路上,他給賈詡寫了一封信,詳述了孫策的觀點,派人星夜送往河東。他希望賈詡能夠及時做出選擇,抓住孫策給他的機會,不要一誤再誤。孫策的實力越來越強,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